文章列表 共509筆,顯示第5頁/8頁
日銀總裁黑田東彥宣布調整殖利率曲線控制新政策,一時之間,日圓飆升、美期指急跌。 日本寬鬆貨幣政策意外轉鷹,全球金融市場將發生什麼巨變?
台灣該重新思考長期能源安全戰略,或許,核能也該納入選項了。 新興技術「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為何已被美國能源部視為安全、乾淨、負擔得起的核電選擇?
美中關係近來趨向好轉,拜習現在手握大權,足以扭轉這幾年損害台灣利益的對抗政策。 台灣最近的選舉結果顯示,民眾對兩岸政策的態度轉向溫和,中國遲早對此積極回應。
美國期中選舉相當於執政黨的「期中考」,很大程度也決定總統任期後半段還能做什麼。 「川普勢力」未大勝,對台灣、烏克蘭來說是比較好的態勢。
受氣候異常溫暖、天然氣庫存滿載等因素,歐洲天然氣價格連日來大幅回落; 但隨冬季將至,歐洲對能源需求必然增加,加上供應商減少對歐洲出貨,天然氣價格再度大漲指日可待。
中共二十大已於日前落幕,習近平再將個人權力推至高峰,卻非中國經濟發展的好消息。 在經濟挫敗的景況下,習政權恐對內煽動民族主義作為維穩手段,台灣人對此不可不慎。
美元持續強勢走高,衝擊全球金融市場,也給必須償還以美元計價債務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帶來壓力,進一步加劇市場波動。
現代的關稅戰已經爆發,中俄試圖建立互補的工業與能源聯盟,要獨立於美國領導的西方經濟秩序之外。現在只能期盼俄在烏克蘭的軍事挫敗,能給俄中帶來反思的空間。
過去正確的決策,或許正是現今問題的遠因。 美國正在調整事後看來有錯的三個政策,這是好事,但過程肯定會讓市場難受。
美國想重振本土半導體製造業,提撥390億美元金援在美建造、升級的晶圓廠,以壓制中國半導體業的威脅。 但此舉可能重蹈1986年美日貿易協定的覆轍,並再次嘉惠台灣半導體產業。
日本1990年GDP成長率瞬間降至1%以下,自此,淪入失落的30年。 目前中國整體經濟狀況,似與先前的日本一樣,恐步入其後塵,成為翻版。
過去兩年,疫情重創全球經濟,各國政府大舉債,實施緊急救援措施,但隨著利率上升、美元飆升,背負美元債務的高負債國家麻煩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