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台灣最大半導體外商 美光,究竟看上台灣什麼?

台灣最大半導體外商 美光,究竟看上台灣什麼?
10月底落成開幕的後段封測廠,除了負責高階3D堆疊DRAM產品封測以外,也將持續研發先進技術,是美光在台灣打造DRAM卓越製造中心的重要步驟。

鄭閔聲

產業動態

攝影/唐紹航

1146期

2018-12-05 11:35

全球第三大記憶體廠美光科技,期望將台灣打造為DRAM卓越製造中心,過去幾年持續加碼投資。美光在台灣,看到什麼機會?

美光的使命,是成為全球記憶體解決方案的領導者……。基於這項理由……我們必須優化全球布局,並確保盡可能有效地應用團隊人才與資源。」

 

二○一七年九月二十六日,美光科技全球公關總監馬斯格羅夫(Marc Musgrove),這麼回應《愛達荷政治家報》(Idaho Statesman)記者的提問。

 

這份主要對美光總部所在地、美國愛達荷州波夕(Boise)發行的報紙,當天以「美光公布了『不同凡響』(exceptional)的銷售數字,卻將在波夕裁員數百人」為標題,報導這家當地最重要企業,基於「優化全球布局」考量,準備把數百個原本屬於波夕的後段製程工作機會,移往海外。

 

預計「接收」這些職缺的,則是美光近幾年大力投資的基地:台灣。

 

創立於一九七八年的美光科技,二○一八財年總營收超過三百億美元,在全球半導體公司可排進前五名;若單論記憶體,美光市占率更高居全球第三,僅次於韓國大廠三星與海力士(SK Hynix)。

 

在台布局卓越製造中心  從研發到測試  一條龍垂直整合

 

提起這家半導體巨頭與台灣的淵源,可追溯到一九九七年,當時美光在台北設立辦公室,從事銷售業務與技術支援;直到○八年買下DRAM廠華亞科技部分股權、與台塑集團旗下的南科(現為南亞科)合資經營以前,美光並未直接在台灣投入生產。

 

但在一二年,美光購併瑞晶電子,成立台灣分公司;一六年底,又以一三○○億元台幣價格,正式買下華亞科全數股權,一舉成為在台灣投資金額最大、雇用員工人數最多的外國企業。完成收購之後,美光又接連透過在台中科學園區興建3D DRAM封測廠、擴建桃園的原華亞科廠房等投資案,落實在台灣建立DRAM「卓越製造中心」的計畫,並且預計分階段將美國總部研發人力移至台灣。

 

「美光是透過策略性投資不斷成長茁壯,『卓越製造中心』的概念是從新加坡開始,現在我們希望在台灣複製。」台灣美光董事長徐國晉用簡潔的一句話,說明了美光投資台灣的長期目標。

 

美光定義的「卓越製造中心」,是指某一類型產品從前段的研發設計、晶圓的生產製造,一直到後段封裝測試,全都在同一地完成。由於製程集中,不僅可以縮短產品開發與生產週期,更有助於品質分析部門即時獲悉問題,快速調整優化。

 

徐國晉解釋,NAND型快閃記憶體(Flash)與DRAM,是美光兩條主要的產品線,「NAND在新加坡就是用這套生產模式,希望未來DRAM在台灣也是這樣。」

 

美光決定加碼投資DRAM生產,當然是看好DRAM中長期需求。

 

二十一世紀初期,DRAM需求主要來自電腦, 一旦消費市場信心不足,價格容易因供過於求而大跌。然而,隨著人工智慧與物聯網等需要高速運算的科技快速發展,全球記憶體晶片需求穩定增加,瑞士信貸今年九月就發表分析報告預測,「除非全球數據量減少,或者不再重視數據分析,否則DRAM的重要性將日益提高。」

 

過去,台灣DRAM廠的主要業務,就是替美光這樣的公司代工。美光選中台灣作為卓越製造中心,著眼的當然也是台灣優質的半導體製造能力。然而,自從美光買下華亞科之後,業界憂心台灣DRAM產業「只剩代工」的聲音,從來沒有停過。

 

但是徐國晉認為,當全球市場對數據運算的需求大幅增加,DRAM技術演進也得加快腳步。比起用「高階研發製造是不是由台灣公司來做」,來評估台灣DRAM產業發展前景,而以「這些工作是不是在台灣做、由擁有技術的台灣人來做」作為衡量指標,反倒更為客觀。

 

「過去台灣公司拿外國公司的技術生產,會被視為『代工』;但對美光這樣的跨國公司來說,每個環節都是公司的一部分,管理階層要做的,是整體的生產規畫與資源優化。」徐國晉表示,每個國家的投資環境各有特色,例如:美光未來在美國的投資,就會著重車用記憶體,因為汽車工業一直是美國優勢所在。

 

台灣在製造以外的另一項優勢,就是「領導AI技術的科技大廠,紛紛在台灣設立研發中心。徐國晉指出,微軟、亞馬遜、谷歌等公司都是美光客戶,接近研發中心,可以即時因應客戶需求改良產品,有助於提升雙方技術演進速度。

 

徐國晉
徐國晉認為,除了成熟的半導體產業聚落外,微軟、亞馬遜、谷歌等大廠相繼在台灣設立研發中心,也是美光擴大在台投資的重要原因。

 

台灣半導體只剩「代工」?美光畫藍圖  欲建構完整生態系

 

由此可見,美光鎖定台灣成為DRAM卓越製造中心,絕不只著重製造環節,而是在有效運用台灣製造優勢與聚落效應,逐步朝前後兩端製程發展,最終建構出完整的DRAM生態系。

 

跨國企業投資建立生態系,在人力上除了引進部分海外人士,當然也必須在本地培訓專業人員。因此,在理想狀態下,確實有望達成徐國晉口中「台灣技術人才、台灣製造」的產業目標。

 

十月中旬的美光台中后里廠警衛室,訪客登記表上最常見的事由是「面試」;走進主建築大廳,也能看見沙發上坐滿了神情嚴肅的不同性別、年齡求職者。

 

「除了製造人員、製程工程師、產品經理這類職缺,美光也需要大量的IT、大數據工程師等不同領域人才。」徐國晉解釋,在DRAM產業即使是「製造」,也有許多升級空間,例如:以數據分析結合自動化生產,降低機器的故障頻率,或是以數據為基礎改寫軟體程式,提升產品良率,來擴大台灣製造優勢。

 

「我們是在和微軟、谷歌這些頂尖公司搶人。」徐國晉坦言,在人力上,企業之間當然有競爭關係,但是拿出良好待遇招募人才、強化企業競爭力,也能夠同時帶動台灣薪資水準與產業結構的升級。

 

確立製造優勢的下一步,才是往前後端延伸。

 

今年十月二十六日,同樣位於台中后里的後段封測廠正式開幕,美光全球營運執行副總裁巴提亞(Manish Bhatia)在開幕儀式中指出,台灣是美光唯一將DRAM製造與封測垂直整合的生產基地,並預計在明年增加一千個工作機會。

 

「研發和生產盡量接近,對跨國企業來說,是最符合效率的配置。」徐國晉指出,引進「後段研發」過程中,除了調派總部研發人員來台,也同時將台灣人員送往美國培訓,但這只是DRAM卓越製造中心的第一步,他期望兩年內能透過其他投資案,以同樣模式,將設計與晶圓生產等最關鍵的前段研發功能也「引進台灣」。

 

磁吸尖端技術的最後一哩路  杜絕不法侵權  讓外商安心進駐

 

「半導體是高級製造業,沒有一家公司能自己完成生產,需要很多設備、材料的供應者配合,也需要人才願意投入這項產業。台灣就像一塊大磁鐵,把所有的元素都吸在一起。」徐國晉分析,台灣對於半導體公司而言,就像是「生活機能極佳」的社區,再加上優秀的人力素質與政府政策配合,吸引投資的優勢相當明顯。

 

然而,徐國晉也坦言,要讓美光將前段研發技術引進台灣,補足生態圈最重要的一片拼圖,政府必須更明確、強悍地保衛智慧財產權,「前段研發成本非常昂貴,技術非常複雜,如果有被競爭對手不當使用的風險,就算我們提出證據,司法單位也沒有明確的交代,那站在公司執行長的立場,他怎麼把最先進的東西放到這裡(台灣)來?」

 

徐國晉指的是,美光於一七年分別在台灣與美國加州,對聯電與福建晉華提出侵害營業祕密訴訟,指控美光離職員工將DRAM技術洩漏給競爭對手聯電與晉華;聯電則在中國控訴美光侵害專利。去年九月,台中地檢署依違反《營業祕密法》起訴離職員工與聯電;美國前司法部長塞申斯(Jeff Sessions)也於今年十一月一日,宣布起訴聯電與三名台灣人,理由是涉嫌共謀竊取美光商業機密。

 

「美光有完整的產品升級藍圖,每一次的產品與技術升級都會是擴大投資。」徐國晉強調,就美國企業來說,九○%的商業機密外洩和中國競爭對手有關;而正因為台灣與中國語言文化相近,政府更要加強執法杜絕侵犯智慧財產權行為,才能讓外商安心引進高端技術,持續投資台灣。

 

從台灣既有優勢出發, 逐步打造完整的DRAM研發生產中心,進而帶動供應商與人才全面升級。美光能規畫出這條明確的戰略路徑,當然與台灣成熟的半導體產業特性有關。然而,美光分析各地投資環境優劣勢,進而制定合適投資計畫的思考模式,也值得亟欲吸引投資的政府機關理解借鏡。

 

美光投資台灣大事紀

 

美光科技

▲點圖放大

延伸閱讀
美光控侵權 聯電有如走鋼索的冒險
美光控侵權 聯電有如走鋼索的冒險

2018-11-06

涉竊2690億美光商業機密 美司法部起訴晉華、聯電
涉竊2690億美光商業機密 美司法部起訴晉華、聯電

2018-11-02

記憶體市況驚傳惡化!美光、科磊崩 韓廠庫存愈堆愈多
記憶體市況驚傳惡化!美光、科磊崩 韓廠庫存愈堆愈多

2018-09-07

聯電告美光  恐淪中國對抗美國的籌碼
聯電告美光 恐淪中國對抗美國的籌碼

2018-07-12

聯電美光案 台灣半導體產業因禍得福?
聯電美光案 台灣半導體產業因禍得福?

2018-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