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金融女將陳麗珠 投入社會企業 揪退休媽媽陪老人 築起安心照護網

金融女將陳麗珠  投入社會企業 揪退休媽媽陪老人  築起安心照護網

黃家慧

個人成長

iCare愛關懷提供

1033期

2016-10-06 11:02

五十多歲的陳怡清退休多年、孩子也上高中了。今年一月,她成為社會企業iCare愛關懷第一批「心同學」,一周要花六小時陪老人家看病、聊天、運動,還隨時用LINE群組向老人家的子女報備長輩狀況,讓子女能安心上班。

「愛關懷」有九十個「心同學」,都是像陳怡清這樣五十歲上下的退休族,每周抽空提供老人家陪伴與基礎照護服務的成員達三分之一。

成就這群人重新與社會接軌、貢獻自我價值的,是愛關懷創辦人兼董事長陳麗珠。她為這群人打造第二人生,也開啟了自己的第二人生。

二十八年前,陳麗珠讀二專時,老師徵詢有沒有人願意去某證券業當總機工讀生,她毫不猶豫地舉了手,即使她當時剛從南投北上,對環境很陌生,但她告訴自己要勇敢嘗試,從此踏入金融業。

 

培訓退休媽媽提供陪伴老人服務,陳麗珠創造雙贏,也為自己開創第二人生。(圖/ iCare愛關懷提供) 

事業風光 從總機爬到董事總經理


積極主動的個性,讓陳麗珠一路從總機爬上鏵亞金融集團(亞洲)董事總經理高位。她保守透露,退休時年薪超過四百萬元,但回首過往,總是在高壓的職場上拚戰,從未駐足觀賞身邊風景,「年輕時拚事業會有成就感,但後來覺得,再多錢都沒辦法滿足內心的快樂。」

三年前,陳麗珠從金融戰場退休歸國,有機會慢下腳步環顧周遭,對人生有了新體悟。退休的那個夏天,她每天安排聚會,早上十點出門,經過公園、捷運站,注意到一群又一群的老人家,眼神空洞地遙望遠方,表情木然;下午兩點聚會回來,他們還在原地。

她說:「我雖然退休,但還有這麼多朋友陪我過日子,這些老人卻沒有,他們很孤單。」她心想再過十年,將有更多人退休,也會陷入同樣情境。

在一場成大EMBA同學會上,陳麗珠提出想法,愛關懷大股東之一蔡佩珊說:「當時麗珠問我們未來想幹嘛,我說想做長輩的事業,就一拍即合。」

陳麗珠與十多名成大同學共投入五百萬元成立社會企業「愛關懷」,以一小時收費三百元方式,提供老人家就醫陪伴、溫馨陪伴服務。

而心同學的服務也非無償,一小時工資一五○元,以陳怡清為例,一周進帳約九百元,算賺點零用金,不過,她最大的快樂來自於陪伴這些老人家,看到他們開心,是一種自我價值的實現。

愛關懷接案方式非常傳統,靠人脈介紹及發廣告傳單,一個月服務人次僅在十到十五人上下,不多。但陳麗珠不氣餒,她們積極尋求與政府合作機會,計畫與新北市政府共同舉辦「人生繪本」活動,打開知名度。她表示,未來愛關懷賺錢後,每年還會將三成獲利拿來服務弱勢老人族群。

 

服務長輩 月營收10萬也甘之如飴


陳麗珠坦承,以往在金融業動輒處理上億元的資金,相較愛關懷每月營業額頂多十萬元,簡直是天壤之別,她甚至對想投資愛關懷的人說:「你如果想要短期獲利,別投資愛關懷!」但她也強調,「陪伴老人的時候,看到長輩的笑容,讓我知道愛關懷是值得的!」

陳怡清透露,自己的父親多年前辭世,所以當她在照顧老人家時,彷彿在盡孝道,心靈上獲得慰藉。

「過去(工作)二十五年,總是來去匆匆,為什麼我沒看到這些(需要幫助的)人?真的是要靜下來、心平氣和,才能感受到周遭環境與人的流動。」陳麗珠用這段話,為自己的第二人生做了最好注解。

我希望讓老人家能夠藉由陪伴,重新找回笑容。

陳麗珠
出生:1968年
職場:鏵亞金融集團(亞洲)董事總經理,金融業25年
退休:2013年
築夢:成立iCare愛關懷社會企業,媒合退休族群陪伴老人

延伸閱讀
臨床、研究兩頭燒 陳亮恭開拓「全人照護台灣模式」 指路高齡醫學 他多次獲選全球前2%學者
臨床、研究兩頭燒 陳亮恭開拓「全人照護台灣模式」 指路高齡醫學 他多次獲選全球前2%學者

2024-09-23

仁寶「七萬名居服員」管理術、 友達變養生村幕後智慧功臣… 直擊科技業搶攻高齡照護三大現場
仁寶「七萬名居服員」管理術、 友達變養生村幕後智慧功臣… 直擊科技業搶攻高齡照護三大現場

2024-01-24

艾瑪絲號召社會企業 關注環境與缺角議題
艾瑪絲號召社會企業 關注環境與缺角議題

2023-10-30

慣於情勒的媽媽72歲倒臥病榻、女兒17歲竟罹癌…楊月娥一路照護:心中的稜角慢慢磨平
慣於情勒的媽媽72歲倒臥病榻、女兒17歲竟罹癌…楊月娥一路照護:心中的稜角慢慢磨平

2023-06-14

節省病患支出、確保照護品質  八成民眾也樂見改革 照護共聘制可解人力荒  卻頻卡關推不動
節省病患支出、確保照護品質 八成民眾也樂見改革 照護共聘制可解人力荒 卻頻卡關推不動

2022-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