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DRAM產業幾近全盤皆輸的情況下,台積電不但殺出重圍,更以亮眼表現進逼產業龍頭英特爾,成長若能持續下去,台積電可望撐起台灣半導體產業,台積電概念股可望成為下一個成長族群。
這個產業單是近十五年來花在買設備的金額就超過一兆元,投入DRAM的五大廠,這五年來就燒掉超過三三○○億台幣。除此之外,留下銀行融資聯貸,最後成為待打銷呆帳的苦主,台灣在DRAM產業可說全盤皆輸。
不過在眾多輸家當中,台灣的晶圓代工霸主台積電卻奮力殺出重圍,是真正台灣的榮耀。過去這一年多來,全世界IT產業版圖出現了很大的變化,蘋果在財報公布之後,股價重挫,非蘋陣營開始醞釀絕地大反攻。下一個焦點,我特別關注的是台積電與英特爾的下一個全球半導體盟主爭奪戰。
殺出半導體重圍,台積電力爭產業盟主
今年以來,道瓊指數上漲六.○四%,那斯達克上漲四.三二%,但費城半導體指數卻大漲八.一七%,這顯示過去幾年慘烈的半導體產業開始有了一絲春意。不過,才公布去年第四季季報的全球半導體巨擘英特爾,營收一三四.五億美元,與前年同期相較,減少三%,淨利跌到二十四.七億美元,衰退達二七%,毛利率進一步下滑到五八%。英特爾公布獲利當天,股價重挫一.四三美元。
就在英特爾公告第四季財報這一天,台灣市值最大的台積電也舉辦了法說會,台積電第四季合併營收一三一三.一億元,合併稅後淨利四一五.七億元,季減一五.七%,但年成長二五.四%,EPS(每股稅後純益)達一.六一元,累積全年淨利一六六○億,EPS達六.四一元,台積電的淨利及EPS都創下歷史紀錄。
全球排名前兩名的半導體大廠選擇在同一天公告財報,台積電第四季獲利未能超越第三季,但是全年獲利表現仍然十分亮眼,表現在股價上也出現了兩樣情。英特爾股價去年從二十九.七美元跌到十九.二三美元,最近在二十一美元附近盤旋;反觀台積電股價卻從六十二.二元漲到一○二元,創下歷史新高。英特爾下跌,台積電股價上漲,也縮小了兩家半導體大廠的市值差距。
以一月二十八日的收盤價來算,英特爾的市值是一○四五.七六億美元,去年英特爾的EPS是二.一三美元,本益比是九.八八倍,英特爾曾經是美國市值龍頭之一,如今成長趨緩,本益比壓縮到十倍以內。
反觀台積電在美的ADR(美國存託憑證),去年從十二.一四美元起漲,最高漲到十八.三五美元,目前的本益比約十五.六倍,市值也推進到九○八.八三億美元。兩者之間差距是一三六.九三億美元,雖然台積電仍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的老二,但是未來成長力道強,本益比比英特爾高,未來一年之內,台積電不排除有機會超越英特爾,而這將是台灣產業登峰造極的新里程碑。
過去這一年,台灣股市在證所稅的風風雨雨中,加權指數還能挺立在七千點大關以上,台積電扮演了重要角色。一直以來,台積電都是全台第一大市值企業,以一月二十九日收盤價一○一元計,台積電市值達二.六一七兆台幣,占台股比重將近一二%。台積電雖不若三星之於南韓股市占四分之一那麼大的比重,但卻是台股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未來台股漲跌,台積電都將扮演關鍵性角色。
去年台股全年只小漲八.八七%,但台積電全年卻上漲二七.九七%,表現優於大盤。特別是下半年台股風雨飄搖中,台積電從七十三.八元一口氣漲到一○二元,足足漲了三八.二%,對台股發揮了穩定軍心的重要作用。今年台積電在去年拉大漲幅的情況下,能不能繼續有去年的威力?今年的挑戰一定比去年大。
加大資本支出,台積電擘畫下一個成長
首先是外資加碼台積電的持股比率已達七八.○三%。這是外資持有台積電的空前紀錄,換句話說,台積電有超過四分之三的股權是在外資手上,在外資持股比率已經很高的情況下,外資繼續大手筆買超機會相對有限。
其次是台積電未來的成長力道。台積電二○一二年全年營收成長一九.五%,稅後純益成長二三.八%,表現相當出類拔萃,進入一三年,台積電繼續追求卓越成長。我們來看資本支出,今年英特爾宣布資本支出的目標達一三○億美元,較去年大增二十億美元,主要是加碼十八吋晶圓。
台積電則宣布三年二五○億美元的資本支出計畫。二○一二年台積電全年資本支出八十三億美元,今年提升到九十億美元,仍略遜英特爾的一三○億美元,明年將達一百億美元,後來回降到六十億美元,台積電三年二五○億美元的大投資計畫,也將創下台灣IT產業最大規模的投資行動。
除了資本投資競賽外,今年的重心在十八吋晶圓廠,由於建廠成本愈來愈高,下一輪十八吋的競賽,可能只剩下英特爾、台積電及三星三足鼎立的局面,其他企業可能都玩不起。
去年英特爾及三星都宣布投資荷蘭的半導體設備廠ASML(艾司摩爾),台積電也趕在八月宣布以八.三八億歐元,取得ASML五%股權,並且承諾未來五年再投入二.六七億歐元,支持ASML的研發計畫。這是台積電布局十八吋廠的關鍵一大步。
為了加速研發十八吋晶圓廠和極紫外光(EUV)微影技術開發,ASML決定釋出二五%給客戶入股,並邀集國際半導體大廠合組近十四億歐元的研發基金。英特爾已決定認養六成股份,其他四成可能由台積電、三星及Global Foundries共同認養。從這個態勢來看,台積電的最大對手是超級巨霸英特爾,追兵則是三星及Global Foundries。
目前三星與台積電在晶圓代工的市占率差距仍大,不過三星電子在未來所有半導體產品的晶圓代工都可自己完成,三星在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威力愈來愈大,假如三星完全獨力完成半導體的生產,對台積電的威脅不可小覷。
去年在智慧型手機殺出的黑馬是高通(Qualcomm),高通市值超過英特爾,跌破大家的眼鏡,今年聯發科與高通在中國低價智慧型手機將有一番競爭,高通崛起,也可以看出行動裝置是台積電追求成長的下一個驅動力量。這其中蘋果與三星競爭白熱化,蘋果的去三星化,給台積電帶來另一個成長機會。
十五年競賽後,晶圓雙雄剩單雄
過去每一支智慧型手機貢獻台積電七美元左右的營收,一年後,可拉升到九美元,張忠謀抓到這個趨勢,才會很肯定地說,到二○一六年以前,台積電都能一年比一年好。為了迎接A7處理器商機,台積電擴廠動作十分積極,位在南科的晶圓十四廠工程全天候趕工,這會是全世界第一座量產二十奈米系統單晶片的基地。而未來五年,台積電在南科新的投資金額將超過五千億元。
台積電的南科晶圓十四廠,是台積電下一個成長引擎。從二○一二到一四年,台積電業績成長將有一波波高潮。假如今年台積電獲利能再成長二成,淨利將直逼二千億元,EPS達七.六九元,若以十六倍本益比算,目標價可達一二三元。未來一年,若台積電股價再漲兩成,市值將可推進到三.一八兆元,若英特爾股價仍在原地不動,那麼台積電可能超越英特爾,成為全球最大半導體廠,這不僅是張忠謀董事長一生夢寐以求的桂冠,也是台灣產業發展的一項不可能任務。
講到晶圓代工,過去的「晶圓雙雄」台積電與聯電,如今似乎相去愈來愈遠,晶圓雙雄逐漸變成「晶圓單雄」。一九九七年,台股第二度漲上萬點(一○二五六點)那一年,台積電與聯電其實是兩家旗鼓相當的公司,聯電一九八○年成立,台積電晚了七年,一直到一九八七年才成立。
在一九九七年這一年,聯電的股本是四一三.四五億元,台積電四○八.一三億元,台積電小輸聯電,以九七年前三季財報來看,台積電的稅後淨利是一一二億元,EPS二.七五元,聯電的淨利是六十二億元,EPS一.五六元,台積電略勝一籌,那一年聯電股價最高漲到一七五元,台積電漲到一七三元,雙方平分秋色,是平起平坐的晶圓雙雄。聯電最大市值七二○億元,台積電是七○五億元。
不過「晶圓雙雄」經過十五年的競賽,雙方差距愈拉愈大,台積電已把市值拉大到二.六兆台幣,但聯電股價、市值、獲利能力,都與台積電相差甚遠。聯電目前資本額一二九三.八億元,若以一月二十九日的收盤價十一.五五元計,聯電市值只有一四九四億元,以一四九四億元對二.六兆台幣,聯電的市值只有台積電的五.七%,雙方差距拉大到將近二十倍,十五年的光陰,同樣的產業形成那麼大的變化,十分不可思議。台積電有位老驥伏櫪的領航員,穩穩握住成長方向盤,應該是制勝關鍵,這是貨真價實的台灣之光。
台積電市值擴大後,可形成供應鏈
台積電市值擴大後,下一個任務是扶植台灣半導體相關產業。一家蘋果可以養活眾多台灣供應鏈,像軟板的台郡;電池模組的新普、順達科;相機鏡頭的大立光、玉晶光;導光板的瑞儀;機殼廠可成、鴻準;組裝廠鴻海等,都是在蘋果供應鏈下成長的核心成員。
台積電市值擴大後,在台灣的資本市場也可望形成台積電供應鏈,過去台積電設備以外購為主,像ASML、應用材料等都是台積電重量級的供應商,台灣的供應鏈不易取得台積電的商機,不過去年以來,這個情況已逐漸改變。
例如,電子束技術檢測的漢微科已成台積電重要設備供應商,二○一一年漢微科稅後淨賺一個股本,去年賺了近兩個股本,股價最高漲到六五二元,主要關鍵是漢微科卡住了主流檢測技術。另一家也在去年奮起的弘塑則在溼製程技術領先,弘塑一直都是台積電資本支出製程設備的固定班底,去年業績逐季成長,第三季EPS達五.一五元,今年有賺一個股本的機會。
另外,半導體載具廠家登,以光罩與晶圓傳送盒打入台積電供應鏈,股價一舉漲到八四.五元。隨著台積電擴廠腳步,下一步是無塵室設備供應商,或者如中砂的鑽石碟,或華立、崇越以光阻劑,研磨液的供應商,及設備商辛耘,未來都會在台積電成長版圖中卡到位置。
多年前,台積電已逐漸落實本土設備商扶持計畫,隨著台積電的躍升,本土供應商可望逐漸成長茁壯,這是台灣下一個新成長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