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銀在二○一四年繳出史上難得的獲利佳績,但愈來愈多人開始擔心,過去一年讓銀行賺滿荷包的許多因素,都不具有延續性,未來一年,國銀獲利表現恐將從絢爛歸於平淡。
根據金管會統計,一四年截至十月底,國銀整體稅前盈餘高達二八四二億元,已經超過一三年全年的二五七六億元水準,與一三年同期相比則大幅成長了二六%;這個數字,也是自一○年「金融海嘯反彈年」以來最高的成長幅度。不過,愈來愈多人開始憂心,國銀在這一年的好表現,恐怕只是曇花一現。
兆豐金控董事長蔡友才日前就表示,一五年銀行業獲利可能比一四年衰退,而根據惠譽信評公司日前所發布的「台灣銀行業二○一五年展望」報告,未來一年,國銀獲利雖然仍有成長,但整體表現亦將「從絢爛歸於平淡」。
扣除一次性獲利 成長率恐低於六%
扣除一次性獲利 成長率恐低於六%
此外,由於惠譽並未算入部分業者在一四年發生的一次性獲利,因此實際上,一五年的成長率恐怕比六%更低。
「絕對不會像一四年這麼漂亮!」惠譽信評副總經理李信佳說;出身投資銀行的李信佳,目前在惠譽負責亞太地區金融機構信用評等,他分析,獲利成長恐將明顯減緩的原因,主要在於「一四年的引擎都會減速」。
首先,一四年國內銀行業者最主要的獲利成長動能,在於海外業務,其中,海外放款的增加,為利差上升的主要原因,例如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業務加速開放,其獲利成長約達六六%,占整體獲利將近三成;「看得出來,海外市場是一四年台灣銀行業的重要成長引擎。」
海外放款恐減緩 牽制業者成長動能
海外放款恐減緩
但李信佳話鋒一轉,「然而,海外獲利的絕大部分來源,還是中國市場;而在對中國市場授信部分,多家銀行卻已經接近上限了。」換言之,除非金管會能進一步放寬對中國企業授信的額度限制,否則,一四年銀行業最重要的獲利引擎,未來難再提高推升業績的火力。
從數字來看,相較於一三年底,國銀力拚中國市場授信的現象的確明顯,一四年截至第三季底,國銀整體對陸曝險(對中國授信、投資、拆借)總額度占上年度淨值比率約為六九%,而在一三年底,這個數字僅有五八%。
其中,比率增加最多的是彰化銀行,一三年底時僅有三七%,一四年第三季末則已經達到八四%,此外,如台北富邦、元大、日盛等銀行,也都能看到對陸曝險比率明顯提高的狀況。
「授信額度已接近上限,而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強調過,未來決不會放寬對大陸的授信額度,因此明年海外放款的成長恐怕也將會逐漸放緩。」李信佳說。
兩大慘業黑翻紅 呆帳準備壓力減輕
兩大慘業黑翻紅 呆帳準備壓力減輕
分析師指出,面板和DRAM兩大「慘業」,往年表現都不如預期,造成提列呆帳的增加,壓縮到獲利空間;由於今年整體景氣反轉,讓年年虧損的兩大產業今年有了較佳償債能力,銀行為呆帳準備的壓力減輕,直接反映在業者的獲利上。
一個可以參考的數字是,一四年前十月,國銀每月平均轉銷呆帳的金額為十七‧九億元,這是十五年來的最低紀錄,也明顯低於一二、一三年的每月轉銷呆帳二十億元以上水準。「銀行獲利轉佳的原因之一是甩掉拖油瓶,但這個因素不會繼續推升未來獲利,反倒必須開始擔心對陸曝險過高之後,會不會有新的拖油瓶。」
當然,不能否認國銀的整體競爭力在一四年的確有所進步,以十月底的數字看,全體國銀的ROA(資產報酬率;稅前純益除以平均資產)為○‧七一,高於一三年的○‧六八;但以這樣的改善幅度,銀行業要繼續維持亮眼的獲利成長表現,恐怕仍賴政府更多的開放政策與業者更進一步的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