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分享「發現問題+行動解決」的故事 帶動全台灣改變 許芯瑋 找回孩子眼中的光芒

分享「發現問題+行動解決」的故事 帶動全台灣改變 許芯瑋 找回孩子眼中的光芒

方德琳

話題人物

攝影/陳永錚

900期

2014-03-20 13:14

如果真的愛台灣,你一定會為這塊土地做一些事。找回學生眼中自信的光芒,就是許芯瑋真心愛台灣的方式。

「孩子眼中的光芒,是台灣未來希望。」一直這麼相信著。

 
從師大英語系畢業進入母校師大附中,滿懷熱情擔任英語代課老師,卻沒想到一年的教育現場就讓她消磨殆盡。她看到掙扎在考試升學壓力中的困惑學生,眼神沒有光芒,自己也變成一個困惑老師,「究竟老師的價值是什麼?」她離開校園去尋找,這四年,許芯瑋用眼淚、毅力與行動找到她心中最棒的答案。
 
一月二十一日上午,氣象局發布低溫特報,許芯瑋早早來到新莊中港國小,準備八點半的一場演講。儘管冷風刺骨也澆不息興奮心情,「一百多位老師給我這個機會,如果能影響一位老師,就可能影響一班學生,影響一班學生就可能再影響更多學生。」許芯瑋用宗教般的熱情,分享她正在實踐的「全球孩童創意行動挑戰」活動(簡稱:DFC,design for change)。
 
我們的孩子有一堆課本,學歷史、自然、數學,擁有很多知識,但是知識沒有為他們帶來力量,反而壓垮他們。「因為我們都只停留在知道層面,卻沒想到用知識來改變。」許芯瑋相信,因為自己做了而看到改變,無論改變有多微小,我們的心中自然就會有力量。

 

許芯瑋

上午不到九點,許芯瑋到新莊中港國小,對100多位老師演講,推廣理念。


因為做了、看到改變  心中自然就有力量


教出一群有自信、有力量的孩子,是教育很重要的事情,但台灣一點都不重視。「我希望孩子遇到問題後,可以思考如何用行動解決。然後把解決過程分享出來。」現在,許芯瑋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一邊四處演講推廣DFC的理念與作法,一邊蒐集各地學生寄來的DFC故事。花蓮、台東的海邊,或是南投的山上,都有她遠道而來的足跡。
 
「在地圖上,台灣這麼小,手指一蓋就不見了。可是在參與DFC的全球三十八個國家中,台灣是數一數二有名。不是因為我很厲害,而是我們台灣的孩子真的做得太棒了!」許芯瑋驕傲地說。
 
她分享一個「我想摸摸你的臉」故事,那是三年多前,一個台北小學五年級學生張拓野的創意活動。故事的開始來自張拓野的視障朋友謝仲哲,他從小就看不見。
 
有一天,謝仲哲不經意地透露他的心願,「我只聽得見大家的聲音,可是我很想知道家人、朋友長什麼樣子。」張拓野認為這一點也不難,為了幫朋友實現願望,他做邀請卡寄給謝仲哲的家人及朋友,邀請他們在某個特定時間與地點來參加「我想摸摸你的臉」活動。他讓謝仲哲的手代替自己看不見的眼睛,這也是謝仲哲第一次摸到媽媽的臉。
 
一個小活動,卻從此改變張拓野與謝仲哲。在他們分享給DFC全球年會的影片中,他們都提到自己比以前更勇敢、更有自信,更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人。


兩千三百萬台灣人一輩子都要做的事


台灣能不能有更多個張拓野?目前,許芯瑋收到各地近三百多個DFC小故事,都是感受自己生活周遭問題,進而以行動解決。「這還不夠,我的願望是DFC成為台灣所有人一輩子都一定要做一次的活動。」三百個到兩千三百萬,就是許芯瑋夢想的距離。
 
從附中英語代課老師到推廣孩童創意活動,許芯瑋俏皮地說:「做DFC其實就是我自己的一個DFC行動。」二○一○年三月,就在她被台灣教育體制綁到快要呼吸不過來,她在TED平台上看到一段八分鐘演講影片。許芯瑋誇張地形容,當時她正在吃甜點,但是八分鐘後,「甜點都變鹹的了。」她哭到無法自拔。
 
或許是演講人印度河濱學校校長吉蘭.貝兒.瑟西(KiranBir Sethi)的演講正打中苦無出路,不知如何宣洩的她。Kiran正是DFC的創始人,「我最感動的是,在她的影片中,小朋友的眼神都散發出I Can的光芒。」她問自己:「既然影片都說要行動,而我又這麼感動,之後又能做些什麼呢?」許芯瑋主動把這場英文演講翻成中文,還分享給其他好朋友看。
 
她還找到Kiran的臉書,留言說:「我來自台灣,因為看到你的影片很感動,所以把它翻成中文分享給其他好友。」沒想到Kiran當天就回覆,還鼓勵許芯瑋乾脆在台灣推行DFC行動。
 
身為共同創辦人的上官良治回憶,一○年四月底他收到許芯瑋轉寄過來的一長串電子郵件。裡面都是許芯瑋跟Kiran的往來信件。「我花了三小時才看完。這兩個人很仔細地討論在台灣該如何推行DFC。」這距離許芯瑋看到影片也不過才一個多月。
 
她的好朋友、倒立先生黃明正說,許芯瑋身高只有一百五十公分出頭,但是「滿堅毅」。「她來自一個普通家庭,本來可以有一個教職工作。可是她卻選擇做這個沒有報酬的工作,而且堅持四年。」黃明正說。

 

DFC

台灣孩子出國分享DFC活動,令大家印象深刻。(圖/ 許芯瑋提供)


共同創辦人退縮  她上門找回夥伴


上官良治回憶,DFC剛開始時沒人知道這是什麼。「我負責發新聞稿,但記者都不來。」幾次後,上官良治都沒有信心了,躲起來不肯上班。「許芯瑋帶著朋友直接殺到我家門口。她對我說,你不需要覺得虧欠什麼,過意不去,但我們真的非常很需要你。」一群人哭得唏哩嘩啦,彼此互相打氣加油後又開始上路。
 
許芯瑋不喜歡停留在負面情緒,從她口中聽不到挫折,「難過的心情,我一點都想不起來。」
 
為讓台灣的孩子盡可能不花成本做DFC,許芯瑋不收任何費用。她用家教收入與寫書、賣書的錢來養活自己。但資源很少的她卻爭取到今年DFC的東南亞年會在台灣舉行,預計一六年在台舉行國際年會。「我們在想,如何讓組織可以繼續活下去。而不是去想,如果沒達到什麼目標就乾脆放棄。」許芯瑋說。
 
若真的愛台灣,你一定會為這塊土地做一些事。不忍學生在升學壓力中失去活力,許芯瑋希望找回學生眼中自信的光芒,這是她真心愛台灣的方式。

 


許芯瑋

全球孩童創意行動挑戰台灣發起人

 

許芯瑋

出生:1987年

學歷:師範大學英語系

 

在媽媽的導引下,班不再問:「為什麼我看不見?」而是問:「我可以用什麼方式看見世界?」除了眼睛,他用自己的器官去探索,五歲時,班突然問媽媽:「媽媽,妳看到那裡的高樓嗎?」這句話讓媽媽差點停止呼吸。她壓抑激動說:「高樓我看得很清楚,你也看到了嗎?」

 

媽媽早就發現班走路時,會捲動舌頭,彈出「喀、喀、喀」的聲音,她起先不清楚班在做什麼?現在知道班透過發出這樣的聲音,來「看見」周邊的事物。她不知道他怎麼辦到,只知道奇蹟終於出現。如同小孩開口說第一句話,成人不知道孩子中間經歷多少嘗試?

 

班能看見,是靠「回聲定位」,如同蝙蝠和海豚。蝙蝠在黑暗中飛行,是靠發出一種人耳聽不見的超音波,聲音碰到物體產生回聲,班也從回聲判斷物體的距離、大小。海豚也是發出尖銳聲音,利用反射超音波頻率,不只能準確辨別物體的位置,還能測量出物體的均速和加速運動,就是「聲納系統」。

 

班像在路上行走的「海豚」,他的回聲定位能力愈來愈厲害。有一次在學校,一個五年級的學生以為班看不見好欺負,趁班走過時,動手打了班的臉,然後快速跑開。沒想到班立刻啟動聲納系統,追著霸凌他的學生跑,像飛彈一樣斜線交叉,跑到學生面前,擋住去路,嚇得對方驚慌失措!

 

打開視神經醫學新視野

 

班不只「看得見」牆、停止的車子、所有不動的物體,周邊移動的物體也完全沒問題,甚至比用眼睛看的一般人更敏銳。他十四歲接受《時人》雜誌(People)專訪,記者發現他能跑能跳,還能和同學打籃球,連第一次見到班的眼科醫師,也看不出戴上義眼的班有什麼特別,以為他是普通的男孩。他不只讓媒體爭相報導,更震撼了醫學界。

 

班打開醫學的新視野——人能看見,不是靠眼睛,而是利用「視神經」。只要能將「資訊」連接到視神經,即使沒有眼睛,人也可以看見。這開啟各種新的可能路徑,有的模仿班嘗試研發人工「回音定位」,有的從舌頭找到視神經的連結,用電腦夾片夾住舌頭,讓人透過舌頭「看見」世界。

 

二○○九年一月十九日,班因不敵癌症,離開人世,但是他將最珍貴的「希望」遺愛人間!

 

不是給你關一道門,上帝就會給你開一扇窗,而是窗子本來就在,只是我們習慣由門出入,沒想到窗子也可以當成出口。創造奇蹟的是班,而引領他的是媽媽。媽媽讓他相信,運用自己的本能,生命自會找到出口!

 

班.安德伍

班.安德伍(左)能如同蝙蝠、海豚使用「回聲定位」,少數盲人也擁有聽回聲的能力,但非常有限,班把人的感知能力推到了極限。(圖/取自Ben Underwood Foundation臉書)

延伸閱讀
所有行動的初衷 都不外乎「為別人做些什麼」 陳鵬文 讓藝術在苗栗不再高不可攀
所有行動的初衷 都不外乎「為別人做些什麼」 陳鵬文 讓藝術在苗栗不再高不可攀

2014-03-20

教育小革命 國二拍紀錄片、高二創線上雜誌 楊逸帆 學習有理 探索無價
教育小革命 國二拍紀錄片、高二創線上雜誌 楊逸帆 學習有理 探索無價

2014-03-20

跑遍全台學校 帶領學生探索自我 創致 開發桌遊課 學習變有趣
跑遍全台學校 帶領學生探索自我 創致 開發桌遊課 學習變有趣

2014-03-20

「麻辣鮮師」引導學生喜歡學習 曾明騰 上課玩搶答 翻轉教育
「麻辣鮮師」引導學生喜歡學習 曾明騰 上課玩搶答 翻轉教育

2014-03-20

棚子搭起來就是舞台 一做就是10年 謝志偉 用音樂開啟偏鄉孩子的眼界
棚子搭起來就是舞台 一做就是10年 謝志偉 用音樂開啟偏鄉孩子的眼界

201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