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多變的未來,大家必須重新思考台灣產業的定位,「重資產」擴張模式已不適用,尋找台灣的「沃爾瑪」才是王道。
二○○八年五月間,正當金融海嘯席捲全世界之際,《上海證券報》刊登了一條署名周洛華的文章,題目是「尋找中國的沃爾瑪」,他開宗明義就寫道:「在中國市場誕生一個沃爾瑪(Wal-Mart)遠比誕生一個微軟、英特爾或波音的可能性大,而且這不僅是可能,還是必然。」他認為這家公司一定存在,而且,目前仍然是一家規模很小的公司。
作者認為,剩下來的問題是如何去尋找這樣的一家公司,他認為在中國的A股當中應存在仍屬嬰兒期的沃爾瑪,但是該如何認識這家仍在襁褓中的巨人?他提出了幾個相應的條件,一是連鎖的商業模式,具有極強的成長性。這個成長性包含了兩個內容,一是成長的高速度,這是目前很多A股的公司所共有的特質,但是這些高成長都是在高資本投入下所取得。
沃爾瑪概念對抗金融海嘯有成
但是類似沃爾瑪的經營模式,並不是以增發股票為融資來源的,它是以自身內生增長為成長動力的。二是成長的安全性。大多數公司成長達到一定規模後,其成長性就會下降,轉變為一個類似固定收益的品種。而連鎖商業的成長動力則會隨著公司成長達到一定規模之後,非但不會下降,反而還會進一步爆發出驚人的成長動力。
作者最看好的是沃爾瑪在現有規模的基礎上,採購成本會愈來愈低,加上手中握有巨額的訂單,和供應商議價能力極強。相應地,因為沃爾瑪採購成本低,它就可以提供消費者比競爭對手更低的價格,而不必擔心毛利率的損失,這樣就能贏得更多客戶,進而還可繼續打壓供應商的價格,這是連鎖商業最理想的「business model」。
接下來,這家公司應該謹慎地進行再融資。如果一家企業已經建立了良好的業務模式,首先供應商的資金占有就可以為企業創造流動性的需求,那些宣布要再融資新建商場的公司,就不值得投資。一般經營商業地產的企業只能獲得穩定的租金收入,不能享受高成長的機遇。但是,那些具有優質經營模式,或者是優秀DNA的公司,往往是租賃其他人的物業經營,這樣,他們就實現了「輕資產」的低成本擴張模式。
在這種模式下能生存的企業,反而能夠證明自己具有優質基因,這些自我內生性成長能力強的企業,他們才具備成功的商業模式。最後這樣的企業還要善於把供應商的生意變成一種商品化的資源,把自己的業務變成不可替代、無法模仿的資源,這樣就能把供應商毛利率壓縮到一個穩定的水平上,而使自己毛利率逐步提升,目前的製造業、金融業並沒有這樣類似的成長企業。
這位《上海證券報》的作者提出了沃爾瑪概念,我們就先來探討一下沃爾瑪這家公司。這次全球金融大海嘯襲擊國際股票市場,大多數國家的股市跌幅都在五成到七成之間,個別公司跌幅達七、八成的比比皆是,不過在美國少數抗跌的企業,只有像麥當勞、沃爾瑪、日本的Fast Retaining,或者像是瑞士雀巢一般的民生必需品企業才有抗跌力道,在金融海嘯中,這些抗跌的企業皆具有民以食為天、收現金、跨國經營等概念。
沃爾瑪的歷史天價在六十二.八五美元,最低跌至四十三.一一美元,目前的股價在五十五.一二五美元,市值達二一六一.七二億元,已是僅次於Exxon石油,超越GE的超大型企業。
在美國富豪榜上,比爾蓋茲與巴菲特是最知名的常客,但是真正的美國首富恐怕是沃爾瑪的創辦人山姆.華爾頓,他死後把財產分給了四位繼承人,這四人都在前十大富豪榜上,且財富加起來比巴菲特及比爾蓋茲還多很多。山姆.華爾頓白手起家,創造零售帝國比巴菲特創業時間還短,卻累積更龐大的財富,這是作者提出尋找中國沃爾瑪的重要思考理論依據。
作者提出了幾個重要條件,一是再融資非常的謹慎,也就是說股本的膨脹要十分節制,更重要的是他提出了「輕資產」的低成本擴張模式。這樣的企業還要把自己的業務變成不可替代、無法模仿的資源,能把供應商的毛利率壓縮在穩定的低水平上,而使自己毛利率逐步提升。最精采的概念就是「輕資產」,這也點亮了台灣今日面臨經濟困境的源頭。
這位《上海證券報》作者的輕資產概念,指的是輕資產設備投資卻能收現金,壓縮供應商毛利,卻能創造高營收,且從營業利益的內在成長攻城略地的企業,具有這種特質的企業,在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是統一超商。
統一超、信義房屋為輕資產代表
統一超商的資本額只有九十一.五一億元,但○七年營收已達一○二三.六七億元,每股營收高達一一一.九元,今年全年可達一○三○億元。不管景氣不景氣,統一超商的毛利率都可維持在三○%以上,且連續四年,每股盈利都在五元以上,今年雖然金融海嘯席捲而來,統一超商並未受到大傷害,統一超商可以創造比資本額大一百倍的成長模式,雖然台灣的腹地小擴展不易,但是統一超商已將輕資產的概念發揮到淋漓盡致了,而且,統一超商連續四年都配出三元到三.五元不等的高股息,對股東持續高回報,這是連鎖經營的最佳模式。
也是連鎖經營的信義房屋,國內分店也突破二百家。在過去五年的房市多頭行情中,信義房屋也是大贏家,資本額從九.四五億元成長到三十.三二億元,營收從二十八.三一億元成長到五十七億元,獲利從六.八億元成長到十六.五三億元,信義房屋從內在成長中逐步累積實力。目前信義房屋總資產七十八.六七億元,統一超商總資產四八二.九三億元,都是輕資產的代表作。
反向來看,相對於輕資產的反面就是「重資產」,這也是台灣今日產業陷入困難調整的最重要根源。奇美的許文龍終於站出來接受訪問,面對茫茫的未來,他只能以「沒法度」來回應,他甚至認為交出經營權也沒有關係,他的談話中最傳神的一句話是,本來只想養一隻豬,沒想到卻養出一頭牛來,這是因為奇美的擴張模式已完全超出許文龍所能掌控的範圍,台灣的兩兆產業都是「重資產」最具代表性的產業。
面板、DRAM是重資產典型
以奇美電來說,奇美電單是資本額即達八八○.六三億元,這一個原則就不符合作者「謹慎再融資」的特質,如果比較奇美與友達,就可以看出奇美確非友達對手。
奇美的資本額八八○.六三億元,比友達的八五○.五五億元還多,但是友達去年營收四七九七億元,卻比奇美的二九九八億元高出很多,○八年前三季,友達賺五三四.九三億元,也比奇美的二六二.四一億元高出很多,還有要命的是奇美的負債二八九九.二五億元,也比友達二四八四.三億元多出很多。
○八年前三季奇美的利息支出達三十八.三三億元,但友達的利息支出卻只有十.九一億元,而友達每股淨值三十七.三三元,也比奇美的二十六.八六元高出很多。從營運數字來看,友達樣樣都領先奇美,這次景氣一逆轉,奇美的痛苦程度遠大於友達。
不過,奇美與友達都是重資產的代表,從總資產來看,友達的總資產達五六五九.二億元,奇美也達五二六四.五五億元,這兩家公司的總資產都比營業額還高,面板業的總資產都很高,像群創達一五○二億元,華映達一七九六.八七億元,彩晶也有九七七億元。這些大資本投資,又深受景氣循環波動影響,讓投資的企業也捲入高風險當中。
DRAM產業是最典型的代表,像南亞科技的總資產達一三一二.五一億元,負債高達九一一.○四億元,但是○八年前三季營收卻只有三○一億元,華亞科的總資產也達一四三四.七四億元,但是負債也高達八三○.九二億元,但是○八年前三季營收也只有二九二.八七億元,南亞科與華亞科有台塑集團的母企業好遮蔭,但仍感覺痛苦不堪,在這樣情況下,總資產達一四六七.八九億元,負債達八九五.二八億元,○八年虧損恐怕超過三百億元的茂德,與總資產達二○一○.八五億元,負債達一三○七.○六億元,○八年虧損很可能達四五○億元的力晶,壓力就更加沉重了。
航空業「本重利小」成負面教材
除了台灣的雙D產業都是重資產投資,如今陷入風暴外,○八年受高油價之害的航空業,也是重資產的代表作,國營色彩的華航,目前的總資產達二一九九.五六億元,負債高達一六九八.八九億元,華航雖有國家資產當後盾,但是○八年前三季單是繳息即達三十一.一二億元,華航因為○八年上半年購油成本開支,單是第三季即大虧六十.四八億元,前三季虧損一三一.三三億元,幾乎與DRAM產業陷入同樣的困境。
另一家民營的長榮航空也是很吃力,長榮航空總資產一四八一.四四億元,負債達一一四三.三億元,○八年前三季虧掉一○四.三四億元,目前每股淨值只剩下八.五八元,長榮航空○八年前三季利息支出也達十九.一七億元。航空公司這種重資產投資,從購買飛機起,龐大的採購,單是利息支出與每年巨額的折舊,已讓航空公司很難獲利,在景氣好的時候,航空公司扛著大資本額卻是小獲利,一遇高油價或是不景氣,馬上面臨大虧損,形成所謂「本重利小」的投資,與過去商場上強調的「本輕利重」,恰成強烈對比,如果時光可以倒流,張榮發先生恐怕不會再願意跨足航空業。
台灣之所以陷入雙D風暴,主要原因是二○○○年以來,台商大舉赴中國投資,這股西進風潮從傳統產業一直吹到高科技業,這段期間政府為了創造GDP成長,只得從設備投資最龐大的雙D產業著手,全世界半導體最先進的十二吋廠應運而生,台灣的十二吋廠密度高居世界第一。一座十二吋廠投資達三十億美元,單單是力晶就有四座十二吋廠,企業出不了那麼龐大的巨資,政府則負責主導聯貸。如今像台銀、合庫、台企銀、土銀都是DRAM廠的主要聯貸銀行,一旦DRAM廠倒閉,官股銀行將是最大輸家,因此,DRAM產業非救不可。
這次面板產業還沒有走到如DRAM產業這般的慘況,○八年上半年是面板產業十分豐收的半年,但是第三季景氣已經反轉向下,第四季的慘況已浮現,○九年狀況很可能更慘,此時許文龍挺身而出,他已充分感受到面板產業○九年會有多苦,如今深陷雙D產業的財團壓力恐怕不輕,像是台塑集團在南亞科、華亞科,郭台銘的鴻海在群創,華新焦家在面板有彩晶,半導體DRAM有華邦,幾乎等同是雙重夾殺,奇美的許文龍如果只有奇美實業,今天可以羽扇綸巾,但是加入奇美電,日子恐怕就難過了。
下一個主流在通路輕資產概念
金融海嘯帶給台灣產業的衝擊,負面效應已逐漸浮現,面對多變的未來,大家必須重新思考台灣產業的定位,首先是重資產、大投資的產業介入宜謹慎。這種設備投資金額龐大的產業,若沒有十足現金實力,一旦景氣反轉,很可能帶給集團空前危機。此時此刻,許文龍董事長應感受深刻。
反向來看,中國作為生產基地的代工角色,隨著人民幣升值,工資急遽上揚,也代表九○年代以來,以中國作為生產基地的階段性任務已經告一段落。未來在中國擴大內需中,誰能抓到中國內需市場?這種以通路為主的輕資產投資,可能是下一個十年的長線主流。
像大潤發、旺旺、康師傅已開始嶄露頭角。大潤發在中國已展店一○二家,到二○一二年可望開到二二八家,營收可從○八年的三三六億人民幣上升到一○四一億人民幣,盈利則從十.五億上看三十三.四七億人民幣,這是輕資產成功的典範,也符合周洛華先生尋找下一個中國Wal-Mart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