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smart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smart共有474項結果
債券基金

不論多空都要賺!理財教母一表教你「3層樓投資法」:輕鬆戰勝2022年的大波動行情

2021年全球股市呈現驚驚漲的走勢,進入2022年還可以延續嗎?預測未來是很困難的事,與其猜測行情,還不如擬定有效的投資策略。三層樓投資法讓你進可攻、退可守,有機會戰勝2022年的大波動行情。

日期:2022-01-07

政治社會

國產建材爆內線交易!4上市公司遭搜索 中保科林孝信、林建涵父子漏夜偵訊「300萬交保」

國產建材實業在2019、2020年間,接連發布子公司重訊,爆出內線交易疑雲,台北市調查局調查處獲報,國產建材實業多名董事涉嫌於重訊發布前後禁止交易期間,進場買股,檢調於1月6日兵分24路搜索,包括國產董事長徐蘭英、中興保全董事長林孝信、國票金董事長魏啟林、台產董事長李泰宏等20多人遭約談,林孝信之子林建涵移送北檢複訊。其中,林孝信今(7)日清晨被檢察官以內線交易罪嫌,諭令300萬元交保。

日期:2022-01-07

理財

抽中賺32萬大紅包機會來了!力智今起申購 先準備59萬入場券

台股今(3)日開紅盤,早盤突破18300點再創新高,去(2021)年底公開申購熱潮也延續到今年,華碩轉投資的力智(6719)今日起公開申購,承銷價每股589元,以前一個交易日均價915.21元估算,抽中將有逾32萬元的潛在獲利。

日期:2022-01-03

債券基金

通膨、疫情...2022年投資市場裡有2好3壞!林奇芬指出:震盪市場裡的最佳策略

2021年是動盪起伏的一年,但同時也是股市頻創歷史新高的一年。在全球資金充沛下,大家已經習慣了衝浪行情,覺得行情只會越來越好。但是進入2022年投資市場有二好三壞的情境挑戰,投資人不要過度衝浪,最好保持中庸之道與保留部分現金,才能平安度過另一個震盪年。

日期:2021-12-23

科技

這老牌大廠今年股價飆46% 前三季EPS大賺43元! 「台大幫」老闆揪母校合作 擬三年砸上億元攻五大領域

電子五哥之一的電腦品牌大廠華碩(2357),今(20)日與國立台灣大學舉行「華碩台大聯合研發中心」揭牌儀式,準備未來三年投入上億元研發經費、結合雙方力量,在先進電磁、下世代電腦、物聯網及人工智慧等領域開拓全新舞台,也培養華碩在未來的技術能力及人才。華碩今年在PC、主機板及電競等領域仍有不錯表現,加上業外挹注,累計前三季營收躍升近32%至3833億元台幣,同期每股獲利(EPS)也達43.74元,超過2020全年的35.76元。觀察華碩股價表現,今年截至今天收盤已經翻揚46.5%至367元,遠高於台股指數同期的近20%漲幅。

日期:2021-12-20

科技

台灣攻電動車之雙雄爭霸成形? 黃崇仁:沒有要槓鴻海MIH 而是年初「這件事」嗅到合作商機

由力積電(6770)董事長黃崇仁發起的台灣先進車用技術發展協會(TADA),今(16)日下午在台北舉行成立大會,他強調協會成立宗旨是促進國內電子業及汽車業的相互溝通及交流,幫助台灣能贏在全球電動車大潮流的起跑點上,並掌握到數十兆台幣的龐大商機。他也澄清,之所以倡議成立TADA,並非要與鴻海(2317)主導的電動車平台MIH互別苗頭,而是今年初看到全球車用晶片大缺貨時,發現國內電子業及汽車業存在大好的合作機會。

日期:2021-12-16

台股

台股泡沫將至?手上持股該停利嗎...他不到50歲財富自由:出現5個賣出訊號,趁早見好就收

編按:在證券市場有「台灣先生」外號的寬量國際策略長谷月涵(Peter Kurz),13日在北威論壇以「財政緊縮與貨幣擴張」為題演講時警告,若根據其製作的台股走勢及現金加權模型,分析市場資金及台股之間的關係,當前台股不僅已經進入泡沫市場,而且大盤極限可能就是在2萬點附近。然而谷月涵也提醒,台股市值已偏高,2萬是可預見,最後一波指數拉升會相當快速,因此要玩最後一波,不要玩大多、要跑快一點。從手中資訊研判賣點,有幾種現象要特別留意:

日期:2021-12-15

台股

華航、長榮航跌近6%,噴射機變大怒神?達人:寧買「面板雙虎」,別貪你賺不到的錢

2021.12.13編按:華航(2610)、長榮航(2618)11月營收表現亮眼,這陣子股價火熱,被封為「航空雙雄」,外資上周五同步買超航空股,然而今(13)日兩家公司股價卻見賣壓出籠,華航跌5.92%,收27元,長榮航跌5.8%,收27.6元,成交量分居今日前兩大。

日期:2021-12-13

理財

國人搶買高股息商品 市場規模暴增600餘億 3招看懂高股息ETF操作真相

根據《財訊》報導,富邦投信將發行積極換股操作的台股高股息ETF,打破市場過去對高股息穩定的印象,引發市場熱議;面對愈趨多元的高股息產品,投資人仍應回歸「領息」概念。

日期:2021-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