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從 1901 年正式開始頒獎,現在 2019 年已經超過 100 年了,到底這些源源不絕的獎金是從何處來?
日期:2019-10-08
2019 年諾貝爾生醫獎於台灣時間 10 月 7 日下午 5 點 30 分揭曉名單,3 名得主為:William G. Kaelin Jr、Sir Peter J. Ratcliffe 以及 Gregg L. Semenza,獲獎原因為研究「細胞如何適應氧氣供應量的變化」,為貧血、癌症、其他疾病的新治療策略打開新大門。
日期:2019-10-08
2018諾貝爾醫學獎在台灣時間昨天下午揭曉,由美國免疫學家詹姆士˙艾利森(James P. Allison)與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共同得獎。兩人發現可藉由抑制免疫系統負調控以抑制癌症,可望活化人體自身免疫系統來攻擊腫瘤細胞,為癌症療法帶來重大突破。
日期:2018-10-02
10月1日諾貝爾生醫獎(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的得主揭曉,也揭開了一年一度「諾貝爾週」的序幕。
日期:2018-10-02
人類的身體很聰明,太陽曬屁股了會起床,到晚上又想睡。凌晨五點多鐘,麥可.羅斯巴希(Michael Rosbash)睡得正酣,精神還沒飽到可以自然醒,床邊的電話卻瘋了似地響了起來。按他的說法,那尊電話「除非有人過世或有這種程度的大事發生」才會響,鈴聲響得急切,羅斯巴希只好違背了他的「生理時鐘」接起話機,電話那頭說話的是「諾貝爾委員會」。
日期:2017-10-12
十月中,諾貝爾委員會宣布美國民謠歌手巴布.狄倫(Bob Dylan)為本屆文學獎得主,但是,這位75歲的老先生居然神隱,讓所有人都在揣測這位有個性的得主是否會缺席頒獎典禮。
日期:2016-12-15
諾貝爾是瑞典的大富翁,他一直認為自己在社會上擁有好評,但一次錯發的訃聞,讓他得知別人眼中的他並非如此美好。一八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諾貝爾立下遺囑,成立諾貝爾獎,決心扭轉人們的看法。
日期:2014-11-27
今年86歲的奶奶因為牙齒早已掉光,吃飯時都得戴上活動式假牙,但由於活動式假牙較不牢固,奶奶都只能吃口感較軟的流質類食物。為了讓奶奶能夠再度享受食物的美味,兒孫們便決定在奶奶86歲大壽前合力出資,透過「植牙搭配覆蓋式活動假牙 implant retained over -denture」的方式,讓奶奶能夠在生日壽宴當天,和家人共享一頓美味又難忘的生日大餐。
日期:2014-02-24
從小,我們的認知就是乳牙掉了會有成人的牙齒代替,而成人永久齒必須陪伴我們一生,一旦蛀牙、牙周病甚至意外導致缺牙時,永遠不會有第三套牙齒來填補缺牙的位置;然而,在牙醫科技發達的今天,All-on-4人工植牙技術,卻可提供人生第三套牙齒,能讓阿嬤與金孫一同長牙!
日期:2014-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