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逾3年,有「冠狀病毒研究之父」之稱的中研院院士賴明詔直言,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人類冠狀病毒出現,且被間隔期間將會變短,但他樂觀認為在此次疫情後投入更多經費、設備與研究量能,會更有信心、能力與方法去應對。對於相當具爭議性的COVID-19起源究竟為何,賴明詔解釋目前這支病毒的起源有兩派主流說法,分別是「自然基因交換說」以及「實驗室製造說」,但他坦言此事目前仍是「羅生門」,真相為何尚無法確定。但賴明詔認為,在COVID-19疫情出現後的1年內,就研發出多款疫苗,遠快於以往的10年,人類很幸運,這也見證科學的偉大,至於疫苗的有效性,他認為疫苗開發須具科學證據,有效與否,不是也不應靠自己判斷,應信任科學。
日期:2023-03-09
Omicron的高傳染力可能意味著疫情將邁向尾聲,但先別急著慶祝,若疫情流感化,緊接著要應對的難題,便是央行變身為「格林奇」後的市場震盪了。
日期:2021-12-15
時間是2020年1月6日,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UT Austin)結構病毒學家、分子生物學系副教授麥克萊倫(Jason McLellan),正和家人在猶他州帕克市(Park City),享受滑雪假期。
日期:2021-06-15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但截至目前為止,病毒起源仍眾說紛紜。日前,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報導稱,情報機構人士認為,冠狀病毒自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外洩的說法,是「可能的」(feasible);而此一消息,也讓一度被視為陰謀論的「實驗室外洩」觀點,再次獲得各界重視。
日期:2021-05-31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至今仍持續著,國際專家無不努力地找尋病毒源頭來自何處,繼世界衛生組織(WHO)專家小組的疫調初步結論引發爭議之後,針對病毒起源,德國漢堡大學(Universität Hamburg)日前發表研究,詳列6大證據,皆指向新冠病毒係來自中國武漢市病毒學研究所發生的實驗室事故,證據也說明了疫情造成當前全球大流行的原因。
日期:2021-02-20
日前國際報導指出,與武肺病毒相似,但卻更強大的病毒「立百病毒」(Nipah virus)逐漸出現,它的致死率高達75%,恐成為下一個全球大流行的疾病。昨毒理專家招名威於臉書專頁上表示,立百病毒事實上和武肺病毒「無論基因或是長相都不一樣」,一樣的都是人畜共通,狀況也類似,但立百病毒恐力道更強,它還會造成神經性疾病,招名威進一步指出:「台灣也在染疫的「匡列」高風險中。」
日期:2021-02-02
享譽全球的美國《時代雜誌》(Time),在2020年12月14日那一期的封面設計出了個奇招。雜誌以純白色為底,又粗又黑的「2020」橫亙其中,一個血紅色的大叉(╳)無情地刺穿劃過,衝擊了讀者的視覺。在淒寒悚然的封面下方,「THE WORST YEAR EVER」(史上最糟的一年)排成三行小字,全部大寫,分段強調,彷彿是年底發出的微弱之聲,字字怦然,節奏震撼。
日期:2021-01-28
20210126編按:部立桃園醫院爆發群聚感染,周一(1/25)雖未出現新增病例,但因案889、案890感染源不明,讓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緊急宣布回溯進出桃醫的住院、陪病者等居家隔離14天,匡列人數超過5000多人。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臉書「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上分析,哪些族群是家中最高危險傳播者呢?又要如何避免武漢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在家庭傳播、進而阻擋社區傳播擴散?
日期:2021-01-26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但亞洲人對新冠病毒的抵抗力顯然高於歐美民眾。日本東京大學教授兒玉龍彥(Tatsuhiko Kodama)最近幾個月對一百多名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的血清樣本進行了檢測,赫然發現在所有病人的樣本中都檢測出一種特殊的抗體。這種特殊的抗體是人體在第二次接觸同一種病毒時才可能產生,因此他認為亞洲民眾在以前就曾經遭受類似的新冠病毒攻擊。
日期:2021-01-06
新冠肺炎在2020年年初大規模爆發,到現在差不多已經8個月了。這場影響全人類的「特大流行病」(pandemic)還在持續,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仍在不斷攀升,世界衛生組織(WHO)坦言,我們遭逢了一個百年一遇的健康危機。
日期:20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