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碩在代工手機出貨較少,且傳聞沒有取得新增手機訂單的利空下,股價卻悄悄轉強。從籌碼的角度來看,發現籌碼集中比率提高,顯示主力買盤力道愈來愈強。
日期:2023-01-17
繼前兩周起陸續在中國、日本、韓國、澳洲、新加坡等地大降價後,美國特斯拉(Tesla)也在1月13日宣布美國全車系通通大降價,其中Model 3入手價折合新台幣不到135萬元,與台灣市場價差達40萬元,至於Model Y更直接砍掉1.3萬美元,打八折出售。電動車龍頭特斯拉一連串降價動作,對產業將帶來重大影響,值得進一步分析。
日期:2023-01-16
iPhone第二大代工大廠和碩今(15)日舉行尾牙,於南港展覽館席開880桌,現場除了董事長童子賢、副董事長程建中外,去年8月走馬上任的雙執行長鄭光志、鄧國彥更是首度在媒體前亮相,預計將抽出最大獎特斯拉 Model 3。
日期:2023-01-15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3-01-11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3-01-11
蘋果電動車Apple Car多年來都是外界好奇的焦點,但也一直只聞樓梯響,且2022年底有媒體報導,蘋果再度延後Apple Car進度後,這個專案似乎前景更黯淡。但真的如此嗎?長期追蹤蘋果動態的華爾街知名分析師、現任紐約創投業者Loup Ventures共同創辦人的Gene Munster,日前發表專文分析,從邏輯上來看,2023年蘋果營收站上4000億美元大關後,成長動能幾乎到頂。因此,繼2007年問世的第一代iPhone,為蘋果創造了無與倫比的全球手機霸業後,下個最可能實現的成長動能,非電動車莫屬。無巧不巧,身為蘋果最重要代工組裝夥伴的鴻海,2016年後營收雖持續增加,獲利卻連續四年負成長,意味鴻海也進入成長瓶頸。在董事長劉揚偉擘劃下,兩年多前鴻海敲定進軍電動車領域,希望成為下一個成長引擎。
日期:2023-01-09
我第一次讀這段引文和文章的時候,湧起一股激烈的反感。在事業體當中,文化是僱傭、提倡和解僱時所考慮的,而品牌是公眾眼中這家公司的本質。強健的文化和品牌是成功所不可或缺的,兩者都必須提前積極建立,但兩者截然不同。
日期:2023-01-07
鴻海長年是蘋果iPhone Pro系列的獨家組裝廠地位,終於要被陸廠立訊打破了嗎?這是2022年最後一周,鴻海最受矚目的市場消息。但在鴻海眼中,隨著大客戶蘋果持續將供應鏈分散至中國以外,而且從iPad、AirPods到iPhone各系列都有,所謂獨家代工這回事,似乎不是那麼重要了。其次,在美中科技戰及地緣政治風險下,同樣是iPhone組裝廠,紅色供應鏈能否像鴻海、和碩及緯創一樣,順利在中國以外的國家建立一定產能,如今已不無疑問。同樣重要的是,在印度政府、蘋果及鴻海的三方各自推動下,未來十年印度組裝iPhone產能與中國之間的差距,可望快速拉近,2025年印度就可能達到全球iPhone組裝佔比的兩成,長期甚至超過40%。換句話說,隨著未來鴻海在印度的iPhone產能大增,憑藉在印度加上中國的產能總和,將使任何打入iPhone組裝陸廠的產能佔比更小。
日期:2022-12-30
知名評論科技YouTuber「MKBHD」歷年都會以自己的觀點發表年度的智慧手機獎項,包括最佳大手機、最佳小手機、最佳相機系統、最佳電池、設計獎、價值獎、年度最失望以及年度手機。外界預期iPhone會奪下年度手機,最後是由Google Pixel 7奪下,同時更拿下價值獎共2個獎項;去年被評為年度手機的三星,今年只拿下最佳大手機。iPhone 14 Pro Max則拿到最佳相機系統獎。也許有些人會問「MKBHD」是誰?他講的話能參考嗎?但他的來頭其實不小!他曾入選2017《富比世》網路影響力人物榜,前Google工程副總裁維克·岡多特拉(Vic Gundotra)還稱讚過是「地表最優秀科技評測員」,其YouTube頻道更有1650萬名訂閱者。
日期:2022-12-29
音樂家胡德夫的歌聲中,佳世達2022年12月21日在明基友達集團的培訓中心麻布山林舉行了集團的齊力減碳大會,會中佳世達董事長陳其宏也揭示,集團正式加入RE100,成為全台灣第一家加入RE100的電腦周邊科技集團。
日期:2022-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