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461)在強人川普的強勢回歸之下,展望2025年的全球經濟,難以掌握的「不確定性」,幾乎成為主流預測機構與多數專家學者的共同定調。MAGA、制裁、報復、談判,供應鏈移轉、市場震盪……,當關稅的大棒再度揮下、當罕見的「高波動」再起,如何與這位狂人「和諧共舞」?這是中國、日本、歐洲的煩惱,也是台灣無可迴避的課題。
日期:2024-12-18
癌症已連續42年占據我國十大死因首位。據統計,單2023年就有約5.3萬名國人死於癌症,平均每年約有12.1萬人罹癌,2021年則是每4分19秒就有1人罹癌。然根據研究指出,有高達3成至5成的癌症是可預防的。衛福部發現,有定期做「子宮頸抹片、乳房X光攝影、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口腔黏膜、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等癌症篩檢者,可降低2到7成不等的死亡率。總統賴清德周四(11/28)表示,政府已設下「2030年癌症標準化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的任務,且明年將以40億元公務預算挹注癌症篩檢預算至68億元規模,以擴大癌症篩檢,並挹注50億元公務預算,要讓「癌症新藥基金」規模達到百億元,以降低患者經濟負擔。衛福部常務次長周志浩指出,其實有3至5成癌症是可預防的,盼透過「癌症治療三支箭」:提升早期癌症篩檢、聚焦基因檢測與精準醫療、建立百億癌症新藥基金,來達成「2030年降低癌症標準化死亡率三分之一」的艱鉅任務。
日期:2024-11-28
在國際壓力下,在業界悶燒許久的風電國產化政策爭議,終於浮上枱面。立意良善的國產化規範出了哪些問題,下一步又該怎麼走?
日期:2024-10-16
離岸風電國產化鬆綁議題引發關注,日前經濟部長郭智輝說,「國產化保護8年,會朝開放方向努力」,引發產業振盪。世紀風電董事長賴文祥在謝金河節目《數字台灣》上憂心說,這樣會讓過去八年的累積都成泡沫,只會嘉惠到正要起步的韓國。全球最大再生能源基金、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區域總裁許乃文也直言,不能因為部長個人言論,造成大家對政策的擔心、風電概念股股災,甚至數家本土廠商面臨危機。「銀行也要借貸給這些本土廠商,一旦斷鏈,對我國經濟影響嚴重,甚至質疑這個政黨到底有沒有延續?為什麼政策不延續」?許乃文說,台灣GDP是被許多護國大山、傳產、資通產業撐起,他們都需要大宗綠電,但2025、2026年綠電都賣給台積電,「台灣真的不缺電,但缺綠電」。謝金河表示,請來這些來賓,也讓經濟部長郭智輝稍微上一下課,知道這個產業跟半導體不一樣,給業者吐吐口水、發表心聲。「部長心直口快,恐衝擊銀行體系、經濟部官員和產業生態。」
日期:2024-10-07
編案:中研院院士朱敬一博覽群書,不時剖析世界大勢,近日由印刻文學為其出版的新書「千卷耕讀一卷評」,展現其廣博而深入的閱讀力與思辨力,透過一篇篇深刻的讀後評論,帶領讀者橫跨科技、經濟、歷史、兩岸、文學與文化等諸多面向,思索、辨認當前看似當道的趨勢和潮流之中,真正關鍵的價值與問題所在。朱敬一在書序「膝蓋幫助閱讀,閱讀訓練膝蓋」一文表示,他在擔任台灣駐WTO大使3年期間,閒暇時只能瘋狂讀書,還將自購的書約百餘冊彙集捐出,供同仁免費借閱。每本書還附上一頁簡短提點,有點像是書評,「提點慣了,寫下書的評論也就漸成習慣了」。「要寫100本書評背後必然有10倍以上的知識基礎,否則內容必然乾澀」朱敬一強調他所寫的書評 ,經常有超越書本範圍的拓展延伸、另類思考、反例析辯、旁涉其他,書名取作「千卷耕讀一卷評」就是刻劃這背後的準備功夫。我們特別精選其中「《中國的執念》從外媒記者的角度,了解兩岸三地」一文分享給大家閱讀。
日期:2024-09-30
中國財政部周三(9/18)晚間突襲宣布自今年9/25起,停止對台灣34項農產品免關稅政策。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隨後於深夜發表談話,應和表示「強烈支持」,並稱「搞『台獨」就沒有和平、沒有發展,只會『禍台』、『害台』」。對此,我國農業部周三深夜發布聲明,台灣蔬果輸往中國,除了會面臨關稅以外,也會面臨五大外部成本,包括運銷成本高、通關時間長、中國加值稅仍偏高、仿台水果及低價水果競爭、不時面臨貿易付款及品質等爭議無法立即解決等。農業部長陳駿季表示,去年我國該34品項輸往中國貿易額約736萬美元,關稅約107.5萬,整體評估影響有限、風險在可控管範圍內,評估只有鳳梨釋迦、柚子、白帶魚影響較大。第二,他呼籲台灣、中國間貿易應儘速回到WTO架構下的國際規範。第三,農業部將持續將台灣農產品拓銷至中國以外的高端市場。我國陸委會表示「遺憾」,譴責中國方面作為是再次對我經濟脅迫,傷害兩岸農漁民利益,只會造成台灣農漁民及民眾反感,無助兩岸關係長遠發展。陸委會也表示,事實證明,中共所有「善意」都有政治目的,都可以隨時取消。
日期:2024-09-19
先前在歐洲德語區旅行,一進超市最先入眼的是香蕉,根據統計數據,2023年德國每人每年消耗香蕉約11公斤,相較2006年的10.1公斤高10%,至2023年德國人口為8470萬人。
日期:2024-09-18
總統府「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首次會議週四(8/8)下午4點在總統府登場,各界關注能源與核電存廢議題,多個環團和公民團體7日搶先召開記者會,呼籲委員會中的爸爸、阿公,可以為下一代提出更友善的氣候環境因應政策。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秘書長高茹萍表示,在AI和半導體帶動台灣產業的同時,政府也要思考,是要當「媽寶」的媽媽,還是要培養有競爭力的小孩?她也呼籲身為氣候變遷委員會副召集人的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應該要去參考有公信力的台電、經濟部能源署的資料,不要輕易相信網路上的不實資訊受邀擔任「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委員的台灣公民參與協會創會理事長何宗勳也表示,核能最大問題就是核廢料一直無法有效解決,過去被選為低階核廢料儲存地的金門烏坵和台東達仁鄉,都沒辦法獲得居民支持,甚至未能公投。希望要用核電的委員可以直接去蘭嶼走走,若明天討論真的非核電不可,那就是透過公投來解決。
日期:2024-08-07
歐盟(EU)對台灣離岸風電的國產化政策多次表達疑慮,7月26日正式依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定,要求與台灣進行爭端解決協商,認為台灣對離岸風力發電招商案的國產化要求違反WTO規定。經濟部國際貿易署晚間發布新聞稿回應,有關離岸風電國產化政策,經濟部部長郭智輝日前已表示,經濟部已對國產化政策進行研析及檢討,未來將會朝著開放方向研議。一名外資風電業者受訪坦言,國產化確實是造成區塊開發的所有專案停滯不前,以及CPPA (Corporate Power Purchase Agreement,企業能源採購協議)價格居高不下的主因之一。經濟部長郭智輝十分了解產業相關的困境,上任後也積極想要解決,才會在日前的專訪中透露「朝著開放路線走」。
日期:2024-07-26
兩岸回不去了!國台辦不懂台灣人的心!廿大三中全會閉幕後,中國國台辦主任朱鳳蓮要台商分享中國式現代化機遇!她的一席話,引發台灣各界冷嘲熱諷,正面回應的不多,原因是中國經濟在奔跑卅年後,正遭到泡沫調整的困難,而美中冷戰正好加大這個危機。
日期:2024-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