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TOSHIBA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TOSHIBA共有74項結果
國際總經

台積電的技術世界第一,但挑戰不是IQ而是EQ…從黃仁勳身上看到這招:學起來更加分|楊應超看投資

之前我曾多次提及,從商業的角度,台積電去美國鳳凰城蓋廠製造高階晶片是完全不合理的,這不是像汽車搬到美國製造會有利在當地賣,台積電製造的不是成品,而是零件,晶片都要先運回亞洲組裝成產品(例如iPhone),再運回美國賣。更何況在美國製造,也不是為了要服務美國當地客戶,例如像蘋果公司,一定採用最先進製程、且只有會台灣做的晶片(美國當地生產的晶片製程至少比台灣落後1至2個世代),所以蘋果一定是到台灣的台積電總部直洽談,而很多大客戶如NVIDIA等,則早已在台灣落地設辦公室甚至亞洲總部。

日期:2025-02-16

國際總經

「會抹黑、出賣台灣的都是自己人!」謝金河揭台灣和川普互動「最佳時機」:該是台積電上場了

出賣台灣的不會是川普,而是我們自己!該是台積電上場了!今天外電報導很多川普新內閣的名單,像可能是國務卿的Macro Rubio,國家安全顧問的Mike Waltz,聯合國大使Elise Stefanik,及國土安全部部長Kriste Noem,看起來都是強力抗中的政治人物,大家擔心的川普會出賣台灣的議題,應該暫時打住,其實真正會出賣台灣的,都是自己人!

日期:2024-11-13

國際總經

日童深圳遭刺殺,中國籍兇手後續?憂「仇日情結」Panasonic開第一槍保護員工,這些大廠也說話了

日前中國發生一起震驚國際的兇殺案件,深圳一名10歲日本男童18日在上學途中,突然遭到44歲中國籍男子刺殺身亡,而當天正是「918事變」93週年,外界猜測與反日情緒高漲有關。事件曝光後引發日僑圈、日本企業駐中人員人心惶惶,日本企業也不斷提醒員工留意人身安全;其中,日本Panasonic集團更是開出第一槍,率先宣布允許員工及眷屬暫時返回日本,公司將負擔所有費用。

日期:2024-09-20

傳產

1秒鐘跑兩層樓,台北101電梯是崇友做的…50年老品牌緊追日廠,賺半個股本,總座親揭成功靠這2件事

作為台灣唯一上市櫃的本土電梯廠,崇友在2018年撤出中國,專注台灣市場後,已連續5年營收、獲利正成長,其亮眼成績的背後,其實藏有兩大關鍵決策。

日期:2024-05-22

國際總經

繼會計醜聞後…東芝驚傳要大砍5000名員工「9年來最大規模」,這次先裁那些部門?

日本代表性的總合電機廠東芝(Toshiba)傳出將在日本國內裁員5,000人、裁員規模將是2015年爆發會計醜聞來最大。

日期:2024-04-18

傳產

禾聯碩老董蔡金土逝世...雲林出生、通化街夜市開家電行起家,跨足土地開發、財力雄厚「做別人不敢做的」

本土家電廠禾聯碩(5283)週日(3/3)發布重訊公告,從通化街夜市起家的家電老將、禾聯碩暨聯碩電器董事長蔡金土逝世,重訊中並未說明逝世原因,待召開臨時董事會後,將另行公告新任董事長人選。

日期:2024-03-03

台股

求償3億!億光控告特力屋等三公司LED產品專利侵權…特力屋提「一個關鍵」回應了

LED大廠億光電子(2393)週一(11/7)表示,已向台灣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提起專利侵權訴訟,控告特力屋、展晟及中國電器所販賣的燈泡、燈管及吸頂燈等系列LED產品侵害億光專利,並求賠償新台幣3億元及立即停止製造、進口、販賣該系列侵權產品。對此,特力屋也發出聲明表示,業務性質為商品通路,本身並不從事商品製造,貨源均仰賴供應商提供(包括自有品牌商品在內),與供應商均簽訂不侵害專利權保證,億光聲稱其專利受到侵害之爭議,對特力屋本身營運不會造成任何影響。

日期:2022-11-07

科技

印度為什麼沒有台積電?很少人知道...印度差一點就變半導體製造大國,發生一件意外永遠改變歷史

在高通向莫迪表示將與印度合作之後,不意外的,印度出現反省的聲音,認為也許印度該集中資源在設計與封裝測試,不該進入製造領域,政府的半導體製造計畫將徒勞無功,原因就是大家可以猜到的那些,這裡就不多說了。

日期:2022-10-16

國際總經

能源轉型持續推升油價!辜朝明:綠色通膨是「挽救世界的必要之惡」

年初烏俄戰爭爆發推升國際油價,雖然近期國際原油價格回落至每桶80美元,但日本野村總合經濟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認為,隨著各國日漸重視ESG,並將能源轉型,如2030汰除燃油車、2050淨零碳排等納入國家發展政策,從化石燃料過渡至可再生能源將持續對全球帶來通膨壓力,且時間將延續二、三十年,但「這是挽救世界的必要之惡。」

日期:2022-10-05

科技

谷歌、亞馬遜、Gopro都用它的攝影機!群光花20年打造新事業,20人團隊拚出250億年營收

2000年,數位相機市場正炙熱,原本已有兩大事業鍵盤、電源的群光電子,內部20人影像團隊選擇從攝影機切入藍海市場,先後牽手GoPro、Nest Cam、Ring等品牌。

日期:2022-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