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在過去三年多來讓全球人仰馬翻,重創經濟,也暴露出感染管制上的潛在風險,COVID-19新冠疫情不僅帶來重症、死亡威脅,許多人在確診痊癒後仍因長新冠困擾。面對不斷變種與潛伏的疫情,全民唯有攜手落實「感染管制」,才能降低、甚至阻絕疫情衝擊。
日期:2023-12-19
國民黨立委吳怡玎週六(12/16)在臉書發文表示,台電發出來的電太髒(高碳排),代價全數由民間企業來負擔。另外還指出,從環境部今年8月公佈的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可以看到,2015年蔡英文上任之前二氧化碳總排放是2.75億公噸,2021年碳排增加到2.83億公噸。「也就是說蔡政府執政以來,我們的減碳完全退步不及格」。對此,經濟部發布新聞稿表示,國內碳排持續改善,2021年碳排增加是經濟快速成長成果,不應苛責。
日期:2023-12-17
美國聯準會 (Fed) 周三 (13 日) 宣布將基準利率維持在 5.25%至5.5% 區間不變,並發出迄今為止最明確的信號,即明年將展開一系列降息,意味著過去一年多來的激進升息行動或許已經結束。聯準會最新利率聲明與鮑爾記者會重點摘錄如下:
日期:2023-12-14
台灣綜合研究院周三(12/13)發布最新經濟預測,由於國內出口與投資不振,台綜院再下修今年GDP成長率至1.41%。對於2024年,台綜院預測台灣2024年GDP成長率為3.18%,主要是民間投資與出口走出谷底,加上低基期支撐。台綜院創辦人劉泰英警告,台灣經濟未來面臨民間投資不足、超額儲蓄等問題,政府應該思考提出更大規模的公共建設,來引導更多資金投入。
日期:2023-12-13
時序邁入2023年尾聲,在美、歐等全球主要經濟體「抗通膨之戰」進入最後一哩路之際,展望2024年的全球經濟,又有哪些「變與不變」?本刊專訪OECD首席經濟學家隆巴德利(Clare Lombardelli),為讀者提供第一手解析。以下為專訪QA摘要:
日期:2023-12-11
德國看守協會發布氣候評比,我國名列倒數,「願景工程」、聯合報即時專訪環境部長薛富盛,他表示,尊重任何的評比,也都會納入參考。至於台灣氣候政策是否有待加強。他強調,「在沒有淨零之前,都要繼續努力。」
日期:2023-12-09
疫後經濟大洗牌,美國今年成長強勁但隱憂也陸續浮現,中國尚未復甦但可靜待消費回暖,如何校正回歸,讓經濟重回正軌考驗著各國政府的智慧,也考驗投資人的應對策略。
日期:2023-12-06
(今周刊1407)隨著美國升息接近尾聲,市場普遍期待2024年有利率轉向的機會,在美股、台股整理後衝高之際,該如何研判景氣風向、掌握投資契機?《今周刊》邀請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安聯投信海外投資首席許家豪、野村投信投資策略部副總經理張繼文,從全球整體經濟、金融局勢到國內環境變化進行對談,為二○二四年的全球經濟、台股走向、資產配置提供精闢預測。
日期:2023-12-06
(今周刊1407)過去一年,「高通膨」是全球經濟的主旋律;然而,隨著歐美央行升息循環告一段落,這場持續近兩年的抗通膨之戰,似乎也到了收尾階段。通膨落下、利率在高位徘徊,主要央行貨幣政策即將轉向……,「撥雲見日」之後,2024年的全球經濟,也將呈現出另一番新的光景。
日期:2023-12-06
104人力銀行周三(11/29)發布最新《2023企業年終及2024薪酬趨勢大調查》,發現今年年終僅1.08個月,創10年來新低。不同的是,整體年薪達69.4萬,比去年增加2.5%,創下8年新高。人力銀行解釋,今年景氣差影響企業營運,連帶影響員工的年終獎金。只是由於缺工浪潮,讓企業願意調高固定年薪留才。
日期:2023-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