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9月祭出史上最重打炒房措施,重挫房屋交易量,被市場稱為「金龍海嘯 」,央行總裁楊金龍週四(10/17)赴立法院備詢,朝野立委都關注此議題,楊金龍對此回應,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對房市的效果,還要發酵一段時間。他說,前1年房市過熱,要讓房市冷卻下來,就長期房地產市場都覺得這是好的,至於是否有第八波,楊金龍一度說「半年後再看看」。目前國內房地產是否會泡沫化?楊金龍則表示,泡沫化很難定義,央行看到的是房市預期心理太強,房價上漲速度太快,當大家預期房價會一直上漲時,就會拚命買房子,催化泡沫。至於立委問到過去美國次貸危機、日本資產泡沫、近年中國房地產問題,哪種是我國現階段可作為借鏡?楊金龍則回,美國與日本房地產出問題,就是大家預期房地產一直上漲的心理,政府並沒有很謹慎地處理,導致房地產泡沫。至於中國,對房地產市場的出手,可能有點太慢、出手太重,才導致回升力道不足,「我覺得中國的案子確實值得借鏡。」
日期:2024-10-17
美國總統大選進入倒數階段,民調顯示川普與賀錦麗勢均力敵,孰勝孰敗難以預料。因此,對於川普當選後恐將改寫的美國利率、美元指數劇本,投資人也必須放在心上。
日期:2024-10-16
再過兩個多月,今年就要結束了,牽動這一年全球金融市場的核心力量,是日銀、美國聯準會及中國人行;從日圓升息對全球金融市場造成蝴蝶效應,再到聯準會降息催化中國救市,背後都有其脈絡。
日期:2024-10-16
今週刊編按:美科技股周一(10/14)帶頭上攻,引領台股週二(10/15)開高走高,最高來到23535.91點,上漲超過300點,創1個月來新高,台積電(2330)一度衝上1075元,午盤在1070元,距離天價1080元只差10元。而聯發科(2454)、鴻海(2317)、廣達(2382)領軍上攻,在大型權值股積極表態下,台股價量齊揚。
日期:2024-10-15
在論及整體經濟情勢時,最常被提到的字眼,還是「通膨」(inflation)。新冠肺炎疫情在2020年爆發後,各國央行為了減緩疫情對經濟的衝擊,紛紛採取大規模貨幣寬鬆政策。並釋放大量資金進入市場,帶動股市、房市上漲,但也因此引發外界對通膨的擔憂。對多數民眾而言,通膨最令他們「有感」的地方,就是物價上漲。究竟通膨影響有多大?
日期:2024-10-13
降息有助於刺激經濟活動,鼓勵個人消費與企業借錢投資,基本上有利於金融股。問題是,金融產業大體可劃分為銀行、證券、保險三大領域,它們對降息受惠的程度深淺不一。
日期:2024-10-11
推估全台約有300萬人將勞保掛在職業工會,但別以為就此萬無一失,達人提醒,只有自營工作者、無一定雇主者等2類人能加保職業工會,並舉出真實案例,1對婆媳一起販售自家農產品,也在同1個職業工會加保,卻因媳婦脫口1句「幫婆婆賣」而被勞保局認定有僱傭關係,除媳婦不屬於自營工作者,婆婆也被認為是雇主,同樣不具加保職業工會資格,兩人投保年資不計,勞保保費也被沒收,損失慘重。
日期:2024-10-11
貨幣市場有新註解今天美國公布九月CPI是2.4%,稍高於市場預期,其實今年的Cpi從3.5%往下降,一直在市場預料之中,不過,到2.5%左右,要繼續往下的空間不大,這也影響FED未來降息的空間,進一步也將牽動美國,日本,中國金融市場的走向。
日期:2024-10-11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2日公布第3季交車數據後,因交車數未優於預期,股價反而下跌,但下一件大事讓投資人引頸企盼,即旗下無人計程車隊Robotaxi在加州時間10月10日(台灣時間10月11日)亮相。特斯拉原定在今年8月8日就要舉行Robotaxi原型車發表會,沒想到一延就兩個月,而就在發表會前夕,任職6年的特斯拉資訊長薩迪(Nagesh Saldi)卻突然離職,他是特斯拉德州和紐約資料中心負責人,該部門需要更多運算能力來訓練其神經網路,以進行自動駕駛和其他人工智慧工作,高層突然離職也引發外界諸多揣測。
日期:2024-10-06
經濟部拍板10/16起,民生電價凍漲、產業電價則依產值與用電量成長或衰退,區分行業別凍漲、調漲7%或14%,平均漲幅12.5%。此外,經濟部評估此次調整,對2024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影響為0.03個百分點。而台電也透過政府編列2024年追加預算1000億元,以及編列2025年公務預算1000億元,向立法院爭取共2000億元撥補,以用於補貼過去年度民生用電未調足之差額。台經院張建一認為,目前台灣景氣有兩極化的現象,分別是比較好的「AI」人工智慧產業,與比較差的「BI」(「悲哀」台語諧音)的傳統產業,因此他歸納此次調整有三大面向。首先是照顧民生需求及弱勢產業;第二,讓用電較多且有賺錢的業者多負擔一些;第三,鼓勵企業節能。至於是否會對物價會產生多大影響?張建一認為,目前仍需更細部資料來進一步評估,但產業用電調漲,業者要不要漲價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仍需看產業類型與需求而定,若屬於不一定要換新的「耐久財」產品,若漲價消費者不一定會買單。能源學者梁啟源則認為,近幾次雖然民生用電凍漲,但和2021年相較,工業電價累計漲幅已達66%,等於是近來所有電價漲幅都由產業負擔,這仍會間接導致物價上漲,當然也會影響產業競爭力。
日期:2024-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