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BCG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BCG共有32項結果
國際總經

泰國台灣形象展》170家台灣廠商雲集曼谷!面對川普2.0時代,為何貿協董座黃志芳推薦投資泰國?

「泰國台灣形象展」第六度在泰國登場。今年展覽聚焦台泰雙邊合作的五大主軸,包括智慧製造、智慧醫療、循環經濟、智慧樂活及文化與觀光,設置10大形象館、6大特色展區,吸引170家台灣廠商使用220個攤位,展示尖端技術與創新應用。貿協董事長黃志芳指出,泰國為東協第二大經濟體,且擁有成熟汽車、電子、食品加工及能源產業,將勢必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更重要角色。他舉例,在全球供應鏈變遷趨勢下,台灣許多企業加碼投資泰國,如母集團為台達電的泰達電,不僅成為泰國股市的股王,還新設兩座工廠,以滿足東南亞及全球需求。面對川普2.0時代,地緣政治風險變化難測,黃志芳也表示,泰國是東協國家中,地緣政治與產業發展都相對更為均衡、健康的國家,值此地緣政治局勢轉換期間,他認為泰國是風險相對較低、可以考慮投資之處。我國駐泰大使張俊福指出,近年包括疫情、美中貿易緊張等全球發展,促使許多企業從中國遷至東南亞,其中包括泰國。他補充,2024年前三季,台灣成為泰國第四大外資(FDI)來源國,不僅帶來投資,還帶來強大的供應鏈與產業集群。

日期:2024-11-21

科技

美國才是半導體賺最多國家!駐星代表童振源駁川普:台美合作是互惠雙贏

美國總統候選人川普前幾天說,台灣搶走幾乎100%的美國半導體生意。這是錯的資訊。事實上,美國仍是半導體產業最賺錢的國家,而且台美半導體合作是互惠雙贏。正因為有台灣半導體代工業協助,尤其在先進製程方面,美國的半導體設計公司輝達(NVIDIA)、高通(Qualcomm)、蘋果(Apple)、博通(Broadcom)、超微(AMD)才能持續在世界獨佔鰲頭。

日期:2024-07-23

國際總經

「華為不可能追上台積電!」劉德音股東會1句早料中 中國晶片真能做到3奈米?華為高層親口說了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日前股東會上霸氣表示,「華為不可能追上台積電」。事實上,美國對中國大陸實施晶片制裁,華為首當其衝,華為高層日前坦言,中國正面臨晶片技術上的困境,並稱「能解決7奈米就非常好了」。

日期:2024-06-08

科技

優化數據、改善產線、成本管控⋯缺一不可 實現「AI即永續」 英特爾的節能神解方

企業導入人工智慧需要愈來愈多的運算力,勢必難以兼顧節能減碳。當永續與運算力看似互相衝突,英特爾產品永續長教你善用AI,成為永續發展的解決方案。

日期:2023-11-08

科技

ESG永續台灣高峰會》英特爾:「AI可提升永續性」有效降低碳足跡,打造永續運算時代

由《今周刊》主辦之「2023 ESG永續台灣國際峰會秋季場」週一(11/6)於政大公企中心登場。邀請到了政府界及企業端的講者,共襄盛舉一同關注台灣環境永續及經濟發展。

日期:2023-11-06

理財

美國今年生技新創前五大授權案 背後推手是台灣人李怡萱 精品集團二代「敢問」 闖成創投狠角色

美國生技新創授權大案又一樁,背後推手正是高林集團二代李怡萱。她認為創投應該能為投資標的帶來附加價值,也鼓勵大家不斷探索、勇於發問。

日期:2023-06-19

科技

突破舒適圈的 AI 行動挑戰

企業面對人工智慧(AI)帶來的變革,不僅需要理性策略與行動方案,也需要創造變革的動力,才能在這場「物盡天擇」中,繼續生存與發展。

日期:2023-05-17

國際總經

放輕鬆,但還不能太輕鬆

美國聯準會釋出放緩升息的消息,讓投資市場暫時鬆口氣;而明年Q2可能是進場好時機,先聚焦美股、美債及中港股。

日期:2022-11-30

政治社會

美國兵推曝最後王牌 中共犯台就「炸毀台積電、撤晶片工程師」!經濟部:想複製台積,有錢也難

美媒援引部分匿名人士意見,指出俄烏戰爭讓美國政府認為,中共武力犯台的機率大增,因此進行各種兵推,包括炸毀台積電不讓中國取得晶片製造技術,並考慮協助撤離台積電的高階工程師赴美,在海外重新複製台積電生產基地。對此經濟部回應,台灣經濟已和全世界包含中國的經濟交織在一起,台海的穩定及安全才是最好的供應鏈投資,強調台積電製程精密繁複,想要將台積電或其他公司案導體公司長期建立的基礎設施複製到其他地方、即使耗費巨資也幾乎不可能。

日期:2022-10-08

國際總經

張忠謀建言沒人聽...台積電遭各國邀設廠 這報告曝最慘下場

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在10月法說會宣布赴日投資設廠,從去年以來美國、大陸以及日本都在當地有新的投資案出現,顯示各國在疫情後面臨半導體斷鏈危機,意識到要在本土建立一條安全的供應鏈,或是台積電打算在貼近需求的市場投入產能,確保供應能無虞。但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提出警告,各國打算自給自足,只會造成成本飆升、技術成長放緩,報告也揭露,各國搶打造半導體自給自足,恐怕成本會轉嫁給客戶,晶片價格可能要大幅上揚。

日期:202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