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AI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AI共有5972項結果
理財

50多張台積電「全淨賺來的!」他抱200萬靠1投資心法25年賺4億 同事:幹嘛還來上班?

股市散戶能致富嗎?林先生投資台股長達30年,在他進場25年時,包括手中持股和從股市獲利買的雙北八間房子,合計至少淨賺4億元,而他當初投入的資金是200萬,獲利多達200倍。

日期:2024-10-05

傳產

打造全台最大鋰鐵電芯廠、把「藻油」變燃料給飛機用…台塑新智能如何從生產到回收循環一氣呵成?

2024「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週五(10/4)登場,台塑集團旗下台塑新智能於展中宣布,位於彰濱的電芯、模組廠第一期完工落成,預計11月就會開始量產。未來將會供應AI資料中心、半導體廠的UPS系統、電動巴士電池等應用。此外,台塑新智能也透露目前發展固態電池的進度,預計明年就能在消費電子產品試用。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啓預估,2030年至2032年,成本就能降低,追上現有電池。

日期:2024-10-04

傳產

時代的改變,要懂得轉身! 越南台商先鋒李天柒,帶領世總贏在轉捩點

美中貿易戰引發全球供應鏈重組,越南躍升亞洲崛起新星,而早在三十多年前,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協楊木業創辦人李天柒就慧眼獨具前往越南開疆闢土,如今不但建立自己的事業王國,更是在地台商中的領袖人物。在接任世總第三十屆總會長後,李天柒凝聚全球台商力量,對內關懷弱勢,對外透過經貿關係積極拓展國民外交。今年四月花蓮震災引發全球關注,李天柒立刻發動會員募款賑災,並將募得新台幣一千萬款項,全數捐給東華大學進行校舍重建。今年七月,李天柒率領世總第三十屆回國訪問暨投資考察團晉見總統,總統賴清德也對世總及台商長期扮演台灣與各國之間的橋樑給予高度肯定

日期:2024-10-04

金融

玉山銀行榮獲《今周刊》財富管理評鑑肯定 10項大獎喜迎豐收

2024年《今周刊》第18屆「財富管理銀行暨證券評鑑」近日揭曉,玉山銀行表現亮眼,共拿下10項大獎,獲獎數居同業之冠,顯示玉山財富管理以顧客為核心的經營模式與服務品質,深獲各界及顧客的高度肯定。

日期:2024-10-04

傳產

二○二四環球商務論壇—聚焦佈局美國市場,搶攻新東向商機 貿易戰、地緣政治變化劇烈,關稅壁疊高築下亟須掌握關鍵商機

搶攻新東向商機,二○二四環球商務論壇於九月十九日在有「精密機械黃金縱谷」的台中盛大舉行,主辦單位北美洲台商商會聯合總會(簡稱北美商會)強調,隨著台美經貿關係升溫,地緣政治變化劇烈,佈局北美、強化供應鏈韌性已進入關鍵時機,北美商會願傾力協助台商掌握第一手情資,順利起跑。

日期:2024-10-04

政治社會

北北基桃花了2天等颱風...股匯市、醫院、市場全受影響 氣象數據失準?謝金河點出1技術被晾一邊

多放了兩天假,看完資料,外頭只飄著一點小雨,本想往山上走,怕惹不必要的麻煩,於是多泡了兩天溫泉。

日期:2024-10-04

ETF

0050、00878、0056、00679B、00929...5大ETF產業佈局大揭秘,Q4想賺更多?這檔ETF不可錯過

0050、00878、0056、00679B、00929...這5檔ETF為什麼規模這麼強?原因也很簡單,除了債券之外,其他都持有電子股...

日期:2024-10-04

ETF

航海王看這邊!歷史經驗教我們的事…此刻進場正當時,2萬元以內佈局全球貨櫃、油輪、散裝…絕招大公開

從前從前,有一個流傳在江湖間的故事,在全球被新冠肺炎疫情摧殘以後,有一群眼光神準的投資人,他們緊緊抓住2021年航運類股股價翻10倍的行情,在波濤洶湧的股海中豐收退場,他們就是傳說中的…「航海王」。

日期:2024-10-04

職場

在AI世代下,你我都是最好的老師!

這篇文章寫在教師節當天。

日期:2024-10-04

生活消費

台灣景氣很兩極「一個是AI一個很BI」…產業電價10/16起漲,對通膨影響多大?又會轉嫁消費者?

經濟部拍板10/16起,民生電價凍漲、產業電價則依產值與用電量成長或衰退,區分行業別凍漲、調漲7%或14%,平均漲幅12.5%。此外,經濟部評估此次調整,對2024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影響為0.03個百分點。而台電也透過政府編列2024年追加預算1000億元,以及編列2025年公務預算1000億元,向立法院爭取共2000億元撥補,以用於補貼過去年度民生用電未調足之差額。台經院張建一認為,目前台灣景氣有兩極化的現象,分別是比較好的「AI」人工智慧產業,與比較差的「BI」(「悲哀」台語諧音)的傳統產業,因此他歸納此次調整有三大面向。首先是照顧民生需求及弱勢產業;第二,讓用電較多且有賺錢的業者多負擔一些;第三,鼓勵企業節能。至於是否會對物價會產生多大影響?張建一認為,目前仍需更細部資料來進一步評估,但產業用電調漲,業者要不要漲價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仍需看產業類型與需求而定,若屬於不一定要換新的「耐久財」產品,若漲價消費者不一定會買單。能源學者梁啟源則認為,近幾次雖然民生用電凍漲,但和2021年相較,工業電價累計漲幅已達66%,等於是近來所有電價漲幅都由產業負擔,這仍會間接導致物價上漲,當然也會影響產業競爭力。

日期:2024-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