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剛要成立創投基金的2009年,那年台灣只有3檔創投基金設立,那真是創業與創投的低谷啊,熊市中的熊市,」AppWorks董事長暨合夥人林之晨回顧台灣新創15年發展,不禁慨歎當年如同荒漠屯墾,沒有下雨就得想辦法找水源的艱難,也同時欣喜如今台灣已是生態豐沛、物種多元的創業叢林。
日期:2024-12-25
(今周刊1449)疫情時期,電子商務成為企業「活下來」的妙藥仙丹,然而Nike強推直營策略,重押電商終至迷失,很快吞下業績慘跌的苦果。除此之外,Nike究竟還犯了什麼錯?
日期:2024-09-25
這10年,台灣新創產業宛如是一片從乾涸草地蛻變為繁茂叢林的過程。「在10年前,根本不會有新創100大,因為你找不到(值得投資的)100家。」中華開發創新加速器總經理郭大經這樣形容台灣新創環境10年前的蕭條。
日期:2024-08-21
(今周刊1444)台灣新創公司家數年年成長、早期投資金額、件數創新高,百隻獨角小獸嶄露頭角⋯⋯;台灣新創產業生態系正以可見的速度,形成物種多元、植物繁茂的熱帶雨林。機會存在,但挑戰也未歇,獨角小獸們如何茁壯、出海,仍是首要課題。
日期:2024-08-21
在數位經濟時代,資訊服務產業已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然而從以下客觀的數據來看,我國的資訊服務產業仍需要加速成長。臺灣資訊服務廠商家數約為 16,000 家,依2024年2月臺灣上市櫃資料顯示,資訊服務業上市櫃只有 46 家,占臺灣上市櫃公司家數只有 2.5%,且臺灣的資訊服務業市值占上市櫃市值比重僅約 0.42% ,可見臺灣的資訊服務產業上市櫃家數不僅少且規模偏小。如果大家都認同數位化的智慧應用時代大趨勢來臨,那麼扮演核心驅動的軟體及服務產業的競爭力,就應該強化,臺灣才有機會繼半導體成為世界領先之後,以軟體及服務成為數位強國。
日期:2024-04-19
(今周刊1426)素有「韓國亞馬遜」之稱的酷澎,挾華爾街資金來台大打補貼戰,今年以來,資本額就翻了近一倍,相當於台灣電商龍頭momo的兩倍。另一洋派對手蝦皮,母公司去年則首度虧轉盈,無論流量、交易金額都稱霸台灣,讓本土兩大電商momo、PChome備感壓力。土洋大戰號角響起、實體電商進攻,電商業者如何應戰?
日期:2024-04-17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3-07-09
硬要把不同面額的股票,換算成相同面額來做股價的比較,是完全沒有意義的;會計師提醒,隨著彈性面額的實施,投資人勿再陷入面額10元的框架。
日期:2023-07-07
Instagram今日(7月6日)推出了一款名為Threads的全新應用程式,允許現有的Instagram用戶憑藉原本的帳號登入。Threads可以發佈最多500字的「串文」、連結、照片與長度上限5分鐘的影音內容。根據官方消息,繁體中文版在台灣上線 4 小時已累計 500 萬註冊。
日期:2023-07-07
前兩天主持《今周刊—台灣大未來》的年度論壇,主題是談台灣的新創與人才,邀請到益鼎創投董事長及創投公會理事長邱德成、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葉俊顯、水木創業顧問董事長及清大創業車庫創辦人廖湘如來演講與座談。其中談到不少重要議題,也曝露出台灣發展新創產業的不足之處,這些討論對台灣發展新創及培育人才都相當關鍵,在此與大家分享。
日期:2023-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