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行升息,錢瘋狂湧回銀行。金管會11日公布,國銀2月底存款餘額達52兆9,203億元,單月再增3,325億元,即將突破53兆元大關,且今年前二個月國銀存款就增加5,746億元,創下歷年同期新高。
日期:2023-04-12
今周刊編按:大到不能倒!瑞士央行(SNB)3/19宣布,瑞銀確認以30億瑞士法郎(約32.3億美元、991億台幣)收購瑞信,並同意承擔高達50億瑞士法郎(約53.9億美元)損失。在收購的附加條件中,瑞信名義價值160億瑞郎(約172億美元)的額外一級資本(AT1)債券將被註記,意即由債券持有人協助承擔成本。沙烏地阿拉伯國家銀行(SNB)在去年10月31日以15億美元取得瑞信股權9.9%成為大股東,就在瑞銀第一次從10億美元開始出價時,沙國國家銀行投資的15億美元剩下1億美元,等於半年賠掉94%,被網友戲稱是最大「盤子」。
日期:2023-03-20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周三(3/15)在2022年第四季線上法說會中宣布,董事會拍板通過股利配發案,將每股配發5.3元現金,配發率達52%,也是連續四年超過五成。若以5.3元來看,不僅高於去年配發的5.2元,更是1991年6月鴻海股票在台灣證交所上市以來的最高現金股利。
日期:2023-03-15
今周刊編按: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公布2022年全年收益,評價後收益數為虧損3529億元,收益率負6.71%。其中,攸關收益分配的新制勞退基金規模為3兆5947 億元,收益率-6.67%、虧損2280.3億元,若以1225萬個可參與分配的有效帳戶數試算,平均每名勞工個人帳戶縮水1.86萬元,預估在今年3月上旬進行收益分配。
日期:2023-02-01
科技股長夜將盡?春節年假即將結束,這段期間,全球股市紛紛上漲,對於兔年的台股紅盤有加分效果!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可能是豬羊變色的一年,去年最慘烈的,今年可能大翻身,去年好的,今年會休息。
日期:2023-01-28
政府2022年稅收預計超收逾4500億元,民間「還稅於民」呼聲高,行政院長蘇貞昌今早鬆口,將規劃用「發現金」方式與全民共享超徵稅收。不過,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日前籲,「以立委立場當然要討好選票、討好民粹」,呼籲蔡總統不要每件事都順從民粹。還稅於民,究竟是經理性辯論思考後的民主選擇,還是撒幣拼選戰順應民粹?
日期:2023-01-03
原本中國可以自豪地說,他們即將改變「以投資拉動」的成長模式。這個國家擁有14億人口龐大市場,下一步將從投資驅動轉向消費驅動,僅僅仰賴內需消費就能維持成長動能。不過美中翻臉相向後,中國面臨的挑戰比任何時期都還嚴峻。
日期:2022-11-24
台灣IC產業具彈性、速度及低成本的競爭優勢,在全球半導體產業有重要地位,不論是IC製造還是封測市占皆是全球第一。去年美國半導體協會研究報告也指出,「若台灣有一整年無法生產晶片,全球電子業營收將會減少約5000億美元」,顯示台灣半導體產業對世界的影響。雖然半導體發展為我們帶來國際競爭力與經濟效益,但生產過程會消耗大量的水電資源,同時排放過多二氧化碳與產生廢棄物影響環境。要如何兼顧環境永續因應ESG要求,成為台灣半導體產業未來發展的計劃方向。
日期:2022-11-22
台股10月下探12,629點,寫二年多來新低,不只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加碼200張,約150家上市櫃公司董總及內部高層,甚至連獨董等10月都自掏腰包護盤,買超10張至數百張,抄底動作「遍地開花」。隨著這波台股大漲2,000點,抄底買股應有不錯回報。
日期:2022-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