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計算退休金目標時,可以簡單的以每年需要的生活費用除以4%,或是乘以25倍,當作退休金的目標,我自己也會用這個方式來反推需要的退休金目標。或是用台股5%的現金股息殖利率來推算需要的退休本金。譬如每年需要50萬的生活費,股市投資本金只需要達到1000萬。這樣真的能保退休後生活無虞嗎?
日期:2025-02-26
大家好,我是小畢,對於一般人退休後,勞保和勞退通常是退休後生活費的主要來源,根據勞保局2024年7月的資料顯示,在勞保老年年金部分,每人每月平均可領到19375元,至於勞退金部分,每人每月平均可領到18141元,兩者合計達37516元,看起來就算退休後每個月都還有將近4萬元可供花費,但事實上單靠勞保和勞退提供生活費可能會過度樂觀。
日期:2025-02-19
現在人追求財務自由的生活,無非是因為想要拿回時間的主控權,不想因為受到工作的約束,以及金錢壓力的考量。但要做到的人並不多。台灣的貧富差距相當懸殊,除了高薪階層比較有機會短時間達到,我們這種上班領薪水的老百姓,萬一工作內容不是自己所嚮往的,又或者薪水不符合期待,通常都得工作到65歲才能退休。
日期:2025-01-10
編按:老黑,台灣第1代的FIRE實踐家,45歲退休,至今屆滿20年。老黑分享親身實踐「4%法則」20年感想。
日期:2025-01-10
退休金為什麼更需要股債平衡?我們之前有幾篇文章聊到該怎麼存到退休金,現在接著說明「股債平衡策略」可以幫助我們,用更穩健的方式_存到退休金。大多人對『股債平衡』只是有聽過,並不知道股債平衡真正的用意是什麼?
日期:2025-01-03
許多人對「存夠退休金」感到焦慮,退休教練嫺人老師以自身經驗,鼓勵投資人從穩健現金流的角度出發,以「4%法則」算出退休金所需金額,透過資產配置打造「穩健型退休金流」與「機運型退休現金流」,退休後每年固定從中提領4%支應生活開支,透過長期累積,會發現存夠退休金沒有想像中遙遠。
日期:2024-12-23
最近網路上流傳一個案例,引發不少討論。一名網友說,他朋友40歲就靠投資高股息ETF,辭掉工作過起「退休生活」。但財經專家郭莉芳在《新聞挖挖哇》節目中提醒,這種方式雖看似吸引人,背後其實有不少需要考量的風險和變數。
日期:2024-11-18
為什麼我們不鼓勵散戶去做短線交易?或許可以從以下這個地方發現原因。
日期:2024-11-12
許多人在評估退休需要多少資產時,常聽到所謂的4%法則,也就是年生活開銷是資產的4%,例如年開銷是40萬,那麼退休時就需要1000萬的資產,之後每年提領金額就隨著通膨調整。但當初在1994年提出4%法則的威廉班根,是回測美股搭配美債的投資組合,搭配美國的通膨率,如果回到台灣市場的話結果又是如何呢?
日期:2024-11-07
到底退休金應該存多少,這問題應該讓大家都很煩惱吧!但常常聽說1000萬不夠,也有人說2000萬才勉強可以。到底應該是多少呢?我仔細研究了退休金的估計方法之後,發現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也不能一直逃避下去,還是要逼自己花時間了解。
日期:202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