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可珊記得馬老奶奶說過一句話,「沒有省下第一個十萬元,哪有後來的一百萬元。」嫁入馬家,對於唐可珊而言,最大的改變和調適,其實不是物質生活,而是在於要對雙方的生長背景和個性的調整。
日期:2003-04-10
各路人馬群聚組成的《蘋果日報》,將是黎智英在台發動的第二場媒體戰役。雖然勝敗尚在未定之天,但光從黎智英的出手,以及企業化管理的效率來看,未來迎戰三大報的蘋果大兵,將是一群有別於傳統媒體,卻又風格迥異的軍團。
日期:2003-04-10
與中國為鄰五十載,即使對岸以飛彈威脅,台灣人何曾怕過。 但才與香港來台的《壹週刊》同處一年,在它那如影隨形的鏡頭與利筆下,台灣人無法再率性的抬頭挺胸。
日期:2003-04-10
黎智英的《蘋果日報》未演先轟動,究竟在台灣會如何發酵?不僅是傳媒近來矚目的焦點,就連傳播學者、立委以及企業主等稍微有點頭臉的人物,都關注《蘋果日報》的動態,屏息以待。
日期:2003-04-10
「如果一份刊物反映主事者的性格,那麼從《壹週刊》來看,黎智英應該是個精神分裂的人。因為裡面有著市井小民愛看的八卦緋聞,卻也有知識分子會看的專欄評論。落差這麼大的內容放在一本刊物裡,真的很少見也很有趣。」
日期:2003-04-10
罵人是在職訓練:黎智英不大會直接罵員工,但他偶爾不經意講的一句話:「記住, I pay to you 」,沒錯,他要的是一分錢一分貨,完全是生意人的口吻,他不會直接罵人,但他用的主管為了完成目標,底下的員工就只好作牛作馬,壹傳媒集團員工私底下也常說:「我們的薪水有一半是用來被罵的」,香港蘋果日報社長董橋就說:「罵人也是一種在職訓練」。
日期:2003-04-10
聯合報系自有資金豐厚,準備三十億元應戰;中時財務早已捉襟見肘,偏偏蘋果高層多半來自中時報系,還一起共商過對付蘋果大計,處境最為險惡;自由時報創辦人林榮三宣稱不懼蘋果,放話要黎智英準備個五百億元再說,同時並將自由全彩化。
日期:2003-04-10
四月七日,訊碟科技董事長呂學仁夫婦被調查局台北市調查處約談到案,由於呂學仁連續涉嫌內線交易,今年二月底剛被起訴,接著又被移送偵辦;晶華飯店減資,傳出內線交易;檢調單位最近動作頻頻,股市低檔,正是辦案的最好時機。
日期:2003-04-10
在上市櫃公司當中, 訊碟發行 ECB (可轉換公司債)的技巧屬一屬二、非常積極,公司股本四六億元,去年一口氣發了一‧一億美元 ECB,約募得台幣三十七億元,轉換價格訂在十九元;去年底仍計畫在六千萬美元的額度下再發行 ECB。
日期:2003-04-10
俄國經濟學家 Kondratieff 曾提出「全球經濟平均每隔五十四年便會出現一次大循環」的理論,也被稱為「 Kondratieff 循環」, 他的主要發現為,每當人類發明新科技後,接著便會帶動經濟出現重大轉變。
日期:200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