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債殖利率至高點回落,美科技股走強,美股4大指數收紅,帶動台股週四(10/5)反彈,終場收16453.52點,上漲180.14點。而元大台灣50(0050)收盤上漲1.75元,收在123.65元。而時序來到第4季,該如何布局比較好呢?根據Bloomberg數據,自0050在2003年成立以來至2023年8月底,台灣50指數共有84次月收盤價跌破半年線,後續3個月、6個月、1年平均反彈分別為3.1%、5.8%、13.4%。而財經作家雨果試算,0050加上1年期定存的資產搭配,以100萬的單筆初始本金開始,投入後不再增加投資金額,假設在每年的第1個交易日可以買與賣在開盤價,定存也是在這個時候重新再存1年期定存,0050與定存資產比例設定為8:2,統計自2013年初至2022年底,這10年的時間,於每年第一個交易日執行再平衡,會得到甚麼結果。結論是,投入本金100萬元,堅持執行30年,期間都不再需要投入任何資金,只需要把領到的現金股息繼續再投入,定期執行再平衡,就可以讓100萬元的本金變成1181.7萬元。
日期:2023-10-06
編按:根據證交所9/14公告的最新排行,國民定期定額8月人氣榜名單,台新金(2887)交易戶數月成長最多,成長幅度突破雙位數來到10.2%,11,977戶;而第2、3名依序為聯發科(2454)、永豐金(2890),8月分別成長7,083戶、7,049戶。以往存股族的心頭好玉山金(2884),8月成長力道減弱,7月份定期定額戶數甚至還衰退,特別的是新進榜的台塑(1301)取代華南金(2880),站上第20名,熱潮能否持續值得觀察。
日期:2023-09-15
今年以來台股表現一馬當先,但在ETF表現上,卻是高股息ETF遙遙領先市值型ETF,跟長期表現大不相同。究竟高股息ETF還會持續領先,還是落後的市值型ETF可反敗為勝?現階段是不是布局市值型ETF的好時機呢?
日期:2023-09-08
所謂的「市值型」ETF,顧名思義就是用市值來決定權重。記得在20年前台灣推出第一代的ETF,當時的觀念是「市值越大就越好」,所以0050就是挑選台股市值前50大企業。但是,市值越大就越賺錢嗎?股利就越高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所以,單純用市值最大、預測股利率選股的0050跟0056,只能稱作是第一代的ETF。
日期:2023-08-04
證交所5月定期定額統計出爐,相較ETF,台積電交易戶數不到6萬戶,而ETF交易戶數前5名,包括0050(元大台灣50)、00878(國泰永續高股息)、0056(元大高股息)與006208(富邦台50)以及00713(元大台灣高息低波),可以看出ETF市場熱度。定期定額是「固定每個月的投資金額」買進的股數會隨著股價高低而有所不同(股價高,購買數量少;股價低,購買數量多)。
日期:2023-06-15
無畏國際變數干擾,台股上市櫃公司2022年總獲利交出3.99兆元的好成績,僅次於2021年的4.3兆元歷史紀錄;市場預估,2022年上市櫃公司配發的總股息挑戰2.05兆元,也將創下僅次於2021年2.3兆元的佳績。高股息引動搶息資金大舉布局台股,可望再成為市場話題。
日期:2023-06-05
隨著元大高股息(0056)宣布改成季配息,投資人近來針對相關ETF進行比較,其中0056搭配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以及元大台灣高息低波(00713),3檔「月月領息」投資組合成為市場上的熱門話題。其實不只0056改季配息,元大日前也宣布,元大臺灣ESG永續ETF(00850)也即將由年配息改為季配息,值得注意的是,00850配息月份和00878相同,也就是說,對打、包下「月月領息」的意味濃厚。
日期:2023-05-31
有位朋友問到,他投資個股的時候,人家都會說要分散投資,那投資ETF時,是否也應該要分散,多買幾檔ETF呢?
日期:2023-05-17
台灣投資人瘋搶高股息ETF,即使去年股市重挫,高股息ETF仍然持續吸金,許多基金公司也搶發高股息ETF。不過進入今年,市值型ETF陸續登場,成為另一個新主流。從長線投資績效來看,市值型ETF遠優於高股息ETF。因此投資人不必單戀一枝花,也該留意市值型ETF的投資機會。只是面對越來越多的產品,除了0050之外,你該挑哪一檔呢?
日期:2023-04-23
編按:國發會27日公布11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為12分,較上月減少6分,燈號轉呈藍燈,須密切關注景氣後續變化。國發會表示,今年以來,受俄烏戰爭爆發及通膨居高影響,且各國加速緊縮貨幣政策,全球經濟成長動能趨弱,終端市場需求下降,加以產業鏈持續去化庫存,致11月份海關出口值、批發業營業額均較去年同期轉呈衰退,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增幅亦下滑,且生產面、金融面、信心面指標仍續呈疲弱。展望未來,出口方面,雖新興科技應用需求持續,且農曆年前備貨需求陸續釋出,惟全球經貿動能走弱,恐抑低我國出口表現;投資方面,半導體、綠能投資持續,加以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延續,且政府擴大推動公共建設,均有助支撐投資動能;內需方面,隨步入年底消費旺季及冷冬商機挹注,有助穩定消費動能。惟俄烏戰爭膠著,且全球通膨及升息壓力持續,加以中國疫情快速擴散,均加深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後續發展仍須密切關注,適時因應。主打「不看盤投資」的投資達人股魚分享布局ETF的投資秘訣,依據每月公布的景氣對策信號作為進出場指標,他個人18年進出場5次,輕鬆讓獲利入袋。
日期:2022-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