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鼻胃管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鼻胃管共有99項結果
健康

想「好死」有這麼難?瓊瑤「自主離世」引爆善終權討論…為何預立醫療決定簽署率卻不到1%,問題在哪

《病人自主權利法》於2019年正式施行,據衛福部統計,2024年「預立醫療決定意願」人數新增25,816人,累計簽署人數為93,981人。分析2024年數據,新簽署者仍集中在50歲以上熟齡族群,最大宗落在60~69歲,其次為70~79歲與50~59歲,趨勢與簽署安寧意願者相符。顯示熟齡者對「善終」的企盼與意識強烈。然而病主法上路即將屆滿6周年,預立醫療決定簽署率仍無法突破台灣1960萬名成年者的1%,人數更遠遜於「預立同意安寧意願註記」的百萬人次(1,031,599人),甚至遠低於「同意器官捐贈」的643,795人。為什麼民眾簽署意願如此低落,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日期:2025-01-03

高齡產業新創加速器

中山醫學大學》鏈結產學研創育資源 建構高齡產業生態系

臺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高齡醫療服務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中山醫學大學結合其附設醫院的醫療與教學資源,於2024年正式啟動高齡產業新創加速器,以建構高齡產業生態系為目標,培育新創團隊並媒合產業進行合作。中山醫學大學同時也是中部地區唯一獲得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高齡產業新創加速器」計畫支持的醫學大學。

日期:2024-12-24

健康

瓊瑤、朱銘相繼走絕路...年紀漸增經歷各種失落,長輩「3狀況」輕生風險高:面對死亡全家都需被教育

知名作家瓊瑤輕生享壽86歲震驚社會,2023年4月雕刻大師朱銘,同樣因久病厭世走上絕路,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張家銘呼籲,親友一定要多定期關心,因為隨著年紀漸增會經歷各種失落,長輩若出現「3狀況」輕生風險會提高。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面對死亡不只是長輩,家庭成員都需要受教育,不要逃避並用正面態度面對,除了多傾聽陪伴,也為身後事提早準備及安排,不是誰世面見多就能坦然面對,「畢竟死亡,長輩從未有過,不是嗎?你又如何叫長輩,孤獨一個人去面對呢?」

日期:2024-12-05

情感關係

瓊瑤死因出爐...支持安樂死「想沒痛苦死去」!7年前一封「身後事拜託信」曝光:10件事千萬別對我做

瓊瑤週三(12/4)辭世,享壽86歲,她留下遺書、在淡水家中輕生。瓊瑤在遺書中提到,「死亡」是每個人必經之路,也是最後一件「大事」,她不想聽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為這最後的大事作主」。晚間傍晚檢察官會同法醫進行遺體相驗,瓊瑤的兒子、媳婦和助理都到場,相驗於40分鐘後結束,結果為一氧化碳中毒窒息而亡。事實上,瓊瑤曾在2017年在《今周刊》裡讀到的一篇文章《預約自己的美好告別》,便決定寫下給兒子和兒媳一封信,信中提到自己希望可以立法《安樂死》,不過若能夠尊嚴死,則是聊勝於無。瓊瑤對於尊嚴死的看法,在丈夫平鑫濤中風又失智、臥床上千天後更加堅定,因為平鑫濤在有意識時,也支持不急救、不插管、不進加護病房,但其子女意見不同,最終瓊瑤選擇妥協,卻也因此痛不欲生。瓊瑤這封「身後事拜託信」給了小孩5個叮嚀,其中之一就是自己已經註記過,最後的「急救措施」,氣切、電擊、葉克膜全部不要。她更是希望一切從簡:「採取花葬的方式,讓我歸於塵土,不發訃文、不公祭、不開追悼會,不做七,不燒紙,不設靈堂,不要出殯」。瓊瑤提到的尊嚴死,就是《病人自主權利法》,《病主法》是亞洲第一部完整保障醫療自主權與生命尊嚴的專法,成年且心智健全者可透過完成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並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保障自己面臨5種重大疾病(末期病人、不可逆轉昏迷、永久植物人、極重度失智症及其他政府公告重病)時的醫療自主權。她希望推動的安樂死,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表示,積極安樂死形同「協助自殺」,目前社會仍沒共識,因此仍以推動「安寧緩和醫療」跟「病人自主權利法」為主,希望讓民眾生命最後一哩路可以減輕痛苦。

日期:2024-12-05

情感關係

86歲作家瓊瑤輕生,離世前交代秘書返家查看...7天前發文憶亡夫「正為人生收尾」,千字親筆遺書曝光

知名作家瓊瑤週三(12/4)辭世,享壽86歲,根據媒體報導,瓊瑤是在淡水家中輕生,遺體旁附有遺書。根據壹蘋新聞網報導,瓊瑤週三下午1時22分在淡水區住家輕生,63歲兒子說母親留有遺書,交代秘書中午回家看看,入屋後才發現立即通知119,救護人員獲報到場發現其在房間內輕生,已無呼吸心跳,明顯死亡未送醫。消息傳出後,瓊瑤的臉書上家人好友代發其最後遺言。

日期:2024-12-04

政治社會

第七屆南山醫務社工獎 看見醫療背後的溫度,肯定助人的價值

醫務社工從心理、社會及環境等層面,提供病人及家屬全方位的支持,同時扮演醫療團隊中的溝通橋樑,協助病家順利度過疾病的低谷,是全人醫療團隊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他們的努力與貢獻值得被重視。

日期:2024-11-14

政治社會

白天捆輪椅、夜間綁床上…誰讓失智老人活在人間煉獄?台灣面對高齡社會準備好了嗎

根據衛福部今年出爐的「全國社區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30年後,台灣失智者估破90萬大關,65歲以上失智盛行率將逼近12%。超高齡社會迎面而來,不可逆的失智症也如同遺忘海嘯,衝擊台灣的未來。

日期:2024-10-23

政治社會

只能白天捆輪椅,夜間綁床上? 如何把握復能機會,還他尊嚴終老 拯救失智囚徒

(今周刊1453)超高齡社會迎面而來,不可逆的失智症也如同遺忘海嘯,衝擊台灣的未來。然而,真相卻是,在機構裡,失智長輩依然被約束、被綁在床上、輪椅,而愈綁,他們忘得愈快,最終再也回不到原本的日常。周五晚上,北部一間收容失智者的照護機構,護理長巡房……阿公躺在床上,瘦骨嶙峋、裹著一圈厚紗布的小腿捆著白布條,另一頭綁在床側護欄上;雙手也被用同樣的方式綁住。阿公︰ 幫我解開繩子 。 護理長︰為什麼想解開?阿公︰我想尿尿。護理長︰你有穿尿布。

日期:2024-10-23

健康

三成受訪者不清楚預立醫療決定 全國簽署率僅0.4% 人生必修的安寧善終學

人生於世,死亡是注定的終點,然而最後一段路,人們應該怎麼走?插管吊命?靠機械呼吸?成為身體健康的植物人?其實,還有別的選擇。

日期:2024-09-18

健康

改善高齡者健康 並提升生活品質 預防到治療 中醫讓長照服務更臻完善

台灣已進入高齡社會,許多老人希望「在地老化」,居家照護因此成為課題。一般民眾較熟悉求助西醫,其實,中醫也能提供適當協助,讓長者健康安老。

日期: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