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尚未就任美國總統,即揚言要對加、墨兩國課二五%關稅 ,其實他未必會這麼做。《今周刊》解析他的真正意圖,在於解決國安危機。
日期:2024-12-04
編案:中研院院士朱敬一博覽群書,不時剖析世界大勢,近日由印刻文學為其出版的新書「千卷耕讀一卷評」,展現其廣博而深入的閱讀力與思辨力,透過一篇篇深刻的讀後評論,帶領讀者橫跨科技、經濟、歷史、兩岸、文學與文化等諸多面向,思索、辨認當前看似當道的趨勢和潮流之中,真正關鍵的價值與問題所在。朱敬一在書序「膝蓋幫助閱讀,閱讀訓練膝蓋」一文表示,他在擔任台灣駐WTO大使3年期間,閒暇時只能瘋狂讀書,還將自購的書約百餘冊彙集捐出,供同仁免費借閱。每本書還附上一頁簡短提點,有點像是書評,「提點慣了,寫下書的評論也就漸成習慣了」。「要寫100本書評背後必然有10倍以上的知識基礎,否則內容必然乾澀」朱敬一強調他所寫的書評 ,經常有超越書本範圍的拓展延伸、另類思考、反例析辯、旁涉其他,書名取作「千卷耕讀一卷評」就是刻劃這背後的準備功夫。我們特別精選其中「《中國的執念》從外媒記者的角度,了解兩岸三地」一文分享給大家閱讀。
日期:2024-09-30
(今周刊1430)環泥1962年在路竹廠蓋了第一座水泥窯,但因為90年代台灣西部禁止採礦的政策,這裡已經不再做水泥業了。環泥掌門的侯博義一家卻在這塊土地上,蓋起了「利永環球」無塵室及石膏板產線,至於起家厝所在的台南民權路,「是我們心靈的錨」,侯博義父子說,「利」就是祖師爺侯雨利的「利」,「永」則是侯博義父親侯永都的「永」。嶄新的事業、念舊的名字和土地,濃縮了台南幫侯家對「台南」、對「傳統」,以及對「未來」的願景,直到現在,他們都以台南這塊發跡之土為榮。從1624年荷蘭人在台南築造熱蘭遮城,台南「建城」,走過4百年的悠長歲月。1624年,台南接上大航海時代的世界史,讓原本就承載數千年原住民歷史的土地,混入了更多血脈。再經歷清領、日治,直到今日,上世紀原本是一片甘蔗田的南科台南園區,已成為全球半導體先進製程的重鎮,與老城區充滿層次肌理的宮廟、巷弄相輝映。不只侯家,被稱為「南瀛第一世家」的劉家,出身台南的醫師作家陳耀昌、也是世家子弟的台南市副市長葉澤山,每個人都依戀著這塊土地,更從這裡獲得了值得珍視的精神。
日期:2024-05-15
中國全國人大會議在今(2024)年3月5日登場,但卻宣布從此取消會後總理記者會,打破35年以來的慣例,讓國際社會一片譁然,中國的政治決策透明度更蒙上一層陰影。究竟中國總理習近平在打什麼算盤?
日期:2024-03-08
本月剛過92歲生日的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周五(7/28)出席台積全球研發中心啟用典禮,是2019年11月他出席在竹北體育場舉行的台積電運動會後,首次現身台積電自家的活動。今天活動現場就在新落成的研發中心大樓內,張忠謀受到在場研發員工的大聲歡呼,在活動結束離開時,還有員工大聲喊出「創辦人,我愛你!」
日期:2023-07-28
一八四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名為伍秉鑒的商人,在信件中寫下未能移民美國的遺憾⋯⋯。他因從事特許貿易致富,事業版圖甚至涉及美國鐵路開發,他是如何運籌帷幄而成為世界首富?
日期:2023-07-26
滙豐在今年陷入前所未有的經營困境,儘管全球金融股都表現不佳,其股價卻摔得比絕大多數歐美龍頭金融股還慘。滙豐未來的命運會怎麼走?
日期:2020-09-29
阿里巴巴、網易、京東相繼回港上市,造成港股的質變與量變。香港本地財團式微,而港版國安法通過後,有中國特色的科技股,將會撐起香港股市整片天。
日期:2020-07-22
港股在《港版國安法》通過後大漲,很明顯由中國新經濟、生技及科技板塊撐起半邊天,這是港股的未來,香港將被「中國化」,港股也會蛻變成有中國特色的港股。
日期:20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