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高齡化社會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高齡化社會共有332項結果
保險

善用「期繳投資型保單」 小資族累積財富及規劃保障最佳利器!

近年來受到國、內外政經環境快速變動影響,加上薪資成長幅度跟不上通貨膨脹,以及高房價等大環境,皆讓大多數年輕人在理財投資以及風險規劃上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

日期:2024-10-01

退休

幸福熟齡論壇 / 別怕操太大!多運動、培養興趣「抗衰老解方」…江育誠、李柏憲、周道君分享如何自主健康老

台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2026年預計將突破20%門檻,進入「超高齡社會」。面對快速老化的人口結構,政府、民間和高齡族群自己該如何確保老年生活品質,已成為不容擱置的議題。《今周刊》於9月27日舉辦第八屆《幸福熟齡台日交流論壇》,其中富雅退休生活邀請嘉裕西服前總經理、《退休練習曲》作者江育誠、台灣樂齡建築發展協會理事長李柏憲及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副署長周道君分享,除了妥善利用政策提供的社區資源,多培養興趣、多運動和妥善選擇生活空間也都是幸福熟齡人生的關鍵。

日期:2024-09-28

健康

幸福熟齡論壇/中年後「將老未老」時,如何規劃理想熟年?林麗真、賴芳玉、黃勝堅提建議:「這樣」照顧未來的自己

台灣將在明(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然而活到老,也要活到好、活得有尊嚴與健康,這就需要預先做準備。《今周刊-幸福熟齡》於9月27日舉辦第八屆《幸福熟齡台日交流論壇》,特別邀請永豐銀行信託處資深協理林麗真、普華家事與高齡權益部門主持律師賴芳玉,以及北市聯合醫院前總院長黃勝堅,針對「理想熟年規劃」來做分享。

日期:2024-09-27

退休

幸福熟齡論壇/做個「幸福的高齡」!日本熟齡權威和田秀樹:補足營養做想做的事、保持前額葉活絡

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今周刊舉辦2024年第八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跨海邀請日本精神科權威、暢銷書作家和田秀樹(Hideki Wada),分享「為自己打造隨心所欲的幸齡人生」。不同於大部分醫生叮囑「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吃」,和田秀樹認為,補充足夠營養,做想做的事就可以了,「隨心所欲做想做的事,才是長者最重要的心態!」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在致詞時表示,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會超過20%,政府、社會、企業到家庭準備了多少?梁永煌說,今周刊每年舉辦的活動中,這是最有急迫感的,論壇邀請日本老年醫學的權威、在此領域耕耘長達35年的和田秀樹專講,也邀請許多專家從各面向分享如何面對老化。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呂建德致詞時指出,總統賴清德成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重視長者在各面向的生活,台灣2026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這是挑戰也是機會。他說,政府長照3.0預算從824億再擴大到926億,關懷據點破1萬5千個,未來結合長照輔具和AI技術、「大家醫計畫」等,加強推動長者照顧,迎接超高齡社會,同時創造更多價值。

日期:2024-09-27

個股深入分析

存股助理第540期︱豐祥KY—金屬加工的績優企業

我們將豐祥KY(5288)納入存股池追蹤主要基於三個理由:一、金屬加工製程擁有深厚技術與客戶基礎,營運穩健;二、主要生產基地位於越南,受惠於中美貿易戰,亞洲製造重心的轉移趨勢;三、越南機車市場振衰起蔽。

日期:2024-09-25

房地產掃瞄

全台老屋比率高,為何就算震得心慌也不願都更?專家曝背後原因

相信你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疑慮:「地震多、房屋老,出了問題怎麼辦?」其實碰到這樣的問題,都更已經刻不容緩,也是解決老屋問題的最佳解方。大家都明白都更的必要性,但推動都更事業的困難,卻往往發生在住戶身上;根據我多年來推動都市更新的經驗累績,多數還是出於人的問題上。

日期:2024-09-24

職場

65歲後僅剩1成工作,老人貧窮率亞洲第10⋯麥當勞開缺正職服務員、IKEA延長培訓「友善中高齡就業」

台灣2025年就要步入超高齡社會,屆時台灣將有逾半人口,都是45歲以上的中高齡族群,這也代表就業市場會徹底洗牌。因為少子化,許多企業面臨缺工潮,另一方面,卻缺乏招募中高齡求職者的經驗,更別說留住他們。「數位職能不足」、「體力衰退」等,這些都是各界對職場中高年級生的偏見,更讓不少企業主誤以為,中高齡求職者總是「離職率高」。104人力銀行建議,在招募中高齡就業者的同時,也應同步改善職場環境。知名居家用品商IKEA,在2020年開始大量招募中高齡就業者,同樣碰上留任碰壁的問題。改善職場環境後,台灣IKEA的中高齡員工留任率,已經提高到6成之上,比去年提升了近30%。

日期:2024-09-23

健康

醫療照護問題的科技解法

隨著全球人口高齡化和疾病負擔的加劇,再加上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 現有的醫療照護體系正面臨巨大的挑戰。醫療人力短缺、用藥安全把關、手術安全控管以及偏鄉醫療匱乏,都是當前亟需解決的棘手問題。解決方式不能再用傳統的線性思維, 必需借力科技來偕同照護, 特別是在機器人、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等領域的突破,讓醫療照護的質量能持續提升。

日期:2024-09-20

健康

三成受訪者不清楚預立醫療決定 全國簽署率僅0.4% 人生必修的安寧善終學

人生於世,死亡是注定的終點,然而最後一段路,人們應該怎麼走?插管吊命?靠機械呼吸?成為身體健康的植物人?其實,還有別的選擇。

日期:2024-09-18

政治社會

樂齡教育16年難推展 中高齡參與者僅二% 輕樂齡、重長照 高齡政策失衡缺整合

十六年來,教育部投入預算廣布三七○所樂齡學習中心,推廣終身教育延緩老化;但人力經費匱乏、政策碎片化,辦學品質參差不齊,讓高齡教育的推展舉步維艱。

日期: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