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臨床研究數據的累積,過去大家熟知的慢性病管理原則,已不單純用年齡論斷健康。套用青壯年的健康標準,對高齡者也會帶來反效果,宜以新思惟面對疾病、對自己的健康負責。
日期:2022-08-10
《今周刊》今天周四(10/7)舉辦第五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跨海邀請專攻高齡健康的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老年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長島田裕之,分享如何預防失智症、肌少症。島田裕之在演說中,拿出醫學研究數據,證實做到「享受運動」、「與人群保持互動」、「注重營養攝取」這3點,就能有效延緩失智症、肌少症的發生,讓不健康餘命縮短。另外,立法委員、天成醫療體系創辦人張育美、金管會證期局前局長王詠心、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嘉義縣縣長翁章梁、醫師作家李偉文、心能量管理中心執行長許瑞云也輪番上場,聊聊在中年後的熟齡人生,要面對的老後長照、健康、理財、心靈成長等課題。
日期:2021-10-07
有句話說:「一日之計在於晨!」所以早餐也就理所當然是一天最重要的一餐?但「吃」或「不吃」早餐,分別有醫師支持其一論點。
日期:2021-09-29
作為首善之都,民主、自由、多元特質已成為臺北市的基因,也是最珍貴的軟實力,近年來臺北市政府推動一系列提升共融的政策,打破界線藩籬,不分族群、年齡、性別都能在此找到歸屬感,使得臺北不僅是國際性永續宜居城市,更是一個有溫度的地方。
日期:2020-12-14
迎向高齡,運動保健意識從今天培養起!台灣國民平均壽命超過八十歲,六十五歲以上人口比例突破十五%,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根據衛福部統計,國民健康平均餘命約七十一歲,等於國民在生命臨終前,平均約有七年半生活無法自理;而歐洲數值平均時間僅三~六個月。因此推廣「高齡能力運動」開始受到重視。
日期:2020-04-23
持續適度的運動,吃飯八分飽且不攝取過多卡路里,吃蔬菜等植物性食物,適量飲用紅酒,有清晰的目標,不急於求成,有信仰,家庭至上,與他人有所連繫。這其中我比較有興趣的是最後兩點,「家庭至上」和「與他人有所連繫」。重視與家人和他人的關係可以促進長壽。
日期:2020-01-13
步入高齡社會的台灣所衍生的多重問題不容小覷,富邦人壽為體現保險精神與價值,長期關注高齡議題,不僅深耕失智關懷專案,亦攜手陽明大學共同開發「國人高齡健康風險評估模組」,以穿戴式裝置蒐集健康大數據,再透過AI智慧演算分析技術,剖析影響中高齡者健康狀態的危險因子,並提出「50+健康方程式」健康促進之建議,鼓勵民眾多走、多動保有健康體魄,進而降低高齡社會所面臨的風險成本。
日期:2019-10-17
科技的變化愈來愈快速,10年後的世界會是怎樣的面貌?人類的工作會被機器人取代嗎?屆時需要什麼樣的人才?2030年的台灣會是什麼樣子?將面臨什麼重大挑戰?或許我們無法準確預知答案,但可以從研究趨勢中掌握先機,做好迎向未來的準備。
日期:2018-12-14
在一般人的觀念中,「抗老」像是與複雜而神祕的醫療行為脫離不了干係,但其實對的養生方法與健康醫療服務,才是抗老的關鍵。由台北榮總與榮裕生物科技產學合作的白金逆齡中心,要把這樣的概念推廣出去。
日期:2014-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