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努力推動下,民眾對於「定期健檢」認知已普及化,健檢不再是大老闆們的專利,選對套組對症下藥,小資族也能享有高品質檢查。
日期:2020-09-23
「主動脈剝離」為什麼那麼可怕,難道來不及求救?這個聽起來有點陌生的疾病,讓許多人感到不安!對此,有醫師解釋這病為什麼又陌生又可怕?因為它很少見,每年約每十萬人只有1至3例左右,相當罕見,「但是一發生,,5個當中有1個到院前就已經死亡,所以很可怕!」
日期:2020-09-22
關於購置、使用電腦斷層掃描儀,近年出現應從「醫院」鬆綁至診所或健檢中心的聲浪。醫界各有立場,但一份長達八年的研究,將左右預防篩檢政策,讓此決策明朗化。
日期:2020-09-09
新冠肺炎在2020年年初大規模爆發,到現在差不多已經8個月了。這場影響全人類的「特大流行病」(pandemic)還在持續,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仍在不斷攀升,世界衛生組織(WHO)坦言,我們遭逢了一個百年一遇的健康危機。
日期:2020-09-07
對不健康食品課稅是開錯藥方,像是吸菸者根本不在意香菸的重稅。從教育下手會是較佳作法,將正確飲食與規律運動的觀念融入各年級課表,從小開始建立健康生活型態。
日期:2020-09-02
台灣老年人發生骨質疏鬆比率高,而髖部骨折導致長期臥床引發之感染,致死率也不低。骨鬆影響健康的威力不可小覷,尤其初期多無症狀,高危險族群應及早預防。
日期:2020-07-29
新冠肺炎疫情,宛如二○二○年台灣生技製藥股股價暴起驟落的引信,吸引各方投機資金各顯神通。然而,一個產業要長遠地健康發展,更需要能提供源源不絕成長動力的高續航力引擎。目前,扮演這顆引擎角色的,以慢性病治療與藥物最有看頭!
日期:2020-07-22
在人的生活周遭,充滿了非常多有的話會很方便,但即便沒有,也不會造成困擾的物品。除此之外人更收藏了一些文案上標有限量或稀少等,卻未派上用場的稀有性商品。而這類「便利小物」、「稀有商品」的價格並不一般,因而在人的記憶當中保留了自己為此所付出的代價,以致於讓人更難捨棄這類物品。
日期:2020-07-02
腎臟很耐操又不愛抱怨,直到症狀出現前,是不會讓人知道它已經受傷了;也因為如此,更應該懂得及早保養,延緩腎功能衰退的速度。
日期:2020-05-22
現年80多歲的阿祥(化名)在60多歲時罹患大腸癌,治療完成5年後復發,在第一次復發後,接下來每兩、三年就復發一次,總共經歷了四次的肝轉移。幸好在妥善治療與積極追蹤之下,目前已控制住病情。醫師提醒,過量攝取受到污染、高溫燒烤的動物性飲食是大腸癌的風險因子,除了調整飲食習慣,也要配合定期檢查,及早揪出病灶。
日期:202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