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薪資優渥,是不少人心中的夢幻企業,在科技業不景氣的情況之下,仍逆勢擴大招聘人才,由於多個廠區產線大缺工,為了補足人力缺口,台積電前進校園補充新血。以龍潭廠來說,負責機台設備相關的私校大四實習生,平均月薪就已超過4萬元,畢業後多數能順利轉正。
日期:2023-11-22
富人小孩進台大的機率是窮人的6倍,政府花在台大學生的支出高於私立學校,數據背後,隱藏哪些台灣教育問題?大學教育可以翻轉人生嗎?還是限制了人生翻轉的機會?
日期:2023-09-19
教育程度或學歷高低通常被認為會與收入有正相關,但根據主計總處統計,觀察過去7年所得收入者可支配所得中位數分佈,卻出現專科教育所得者的可支配所得中位數,高於大學學歷所得者。以2022年統計資料為例,該年全體所得收入者的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為台幣47.5萬多元,研究院所以上學歷者則是以近91.2萬元,居各學歷之冠,然大學學歷者僅為53.6萬餘元,低於專科學歷者56.7萬餘元。勞動學者、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分析會有此狀況,第1個原因是該統計沒納入年齡因素,因為現在幾乎已快沒專科可就讀,目前有專科學歷的人通常是年紀較大的工作者,等於有較多工作年資,而工作年資也與收入高低有相關性,不一定能支持「有一技之長比有大學學歷更吃香」的論點。此外,因為高等教育擴張太快,導致大學供過於求,不只許多大學生畢業後,較多從事相對低薪的服務業或文組相關工作,也會產生求職向下排擠的效果,因此青年低薪的困境,與大學普及、教改有高度相關性。辛炳隆說,他不贊成學子選擇從高中、大學、碩士、博士「一路讀到底」,因為這樣會讓就業的路愈走愈窄,如今在職專班很方便,青年可在高中職、專科畢業後先投入職場,工作後若認為自己仍需要,再回頭就讀即可。
日期:2023-09-11
副總統賴清德周二(6/20)拋出一項大利多,他表示台灣高中職學生畢業後,有2/3是就讀私立私立大專院校,其中不少是經濟情況相對較不好的學子,然公私立大專院校每年學雜費差距約5萬元,政府有責任縮短這個落差,因此政府規劃至少補助5成,盼能從明年開始編列預算。教育部說明,111學年度大專在學學生人數89.3萬人,其中65%就讀私立大學,獲得各項弱勢助學的學生中,有近80%就讀私立大學。教育部規劃的定額補助私立大專學雜費助學方案,將朝三大方向規劃,包括預算全額政府支應、拉近公私立大學學雜費差額、照顧經濟弱勢原則,估有47.3萬名學子可受益。
日期:2023-06-20
台積電在新竹寶山、台中中科和高雄楠梓都有開發計畫,為使新廠房順利通過消防安檢,沒想到造成消防員出走潮。綜合媒體報導,台積電祭出重金,以360萬元年薪徵求消防專業人員;有消防員對於放棄終生公職持保留態度,但相比之下工作一樣高壓、工時長,也讓不少人寧願拿高薪,轉而投向護國神山的懷抱。新北市消防局也證實,今年農曆年後確實有4名消防轉換跑道轉往台積電任職,對於消防同仁有更好的發展,消防局都予以肯定與祝福。對於重心挖角消防員棄公職一事,台積電周五(2/24)回應,公司營運需求規劃招募多元人才,基於強化廠區安全與風險管理的目的,公司確實有招募具專業經驗,包含消防背景的人才在各廠區支援環境安全、災害防治與緊急應變等任務。
日期:2023-02-24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今(19)日以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理事長身分,下午在協會年會開幕致詞時呼籲,美國及中國都大力培養或扶持在地研發及晶片生產,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競合與消長已經是進行式。他認為,如果台灣想要維護我們最關鍵的半導體產業優勢,國內產官學界在半導體的創新研發、育才、留才及智慧財產保護等領域的相關政策,「必須拿出更具體、更有建設性的措施」。
日期:2022-10-19
「不一定要會念書才能進台積電。」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在SEMICON「半導體人才培育論壇」上的這席話,顛覆了許多人的想像。事實上,就在同一場論壇中,台積電人才開發暨招募處處長莊秀華也證實了此說法,指出高中職畢業員工大約占整體員工的1成,且「也有員工是從美容美髮或幼教科系畢業的。」
日期:2022-09-15
青儲專案試辦進入第六年,但申請熱度不如預期,政策達成率雖在教育部調降目標人數後顯著上升,但仍有中途退出人數眾多的疑慮。今年九月若決定續辦青儲專案,內容必須做出更多調整。
日期:2022-06-15
不必碩士畢業也能進台積電(2330)工作!日前,台積電在法說會上就表示,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計畫如期進行,隨著進度往前走,台積電大舉擴招新人,這回他們要找的是能外派到美國廠的人才,公司強調,「高中職以上畢業、無經驗也可,但英文多益(TOEIC)成績須800分以上」。
日期:2022-04-22
現代消費者講究居家、辦公空間的美感與舒適,帶動室內設計產業蓬勃發展。然而這個產業已經走向高度專業、細緻分工,需要透過「室內設計技師」的國考制度,培養更完整的分層分級,有效提升執業水準。
日期:2021-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