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下旬一個週五傍晚,基隆某高中老師憂心忡忡地找上《今周刊》,「我學校的孩子該怎麼辦?」他說話語速極慢,但話語間都透出不平的怒氣,「如果108課綱要這樣對接大學入學,那偏鄉小校學生只會更偏鄉,我們教育要這樣嗎?」
日期:2019-11-20
編按:在一○八課綱上路前,高中生一天的學習總被國、英、數等必修課填滿,課表少有「空堂」。新課綱首度出現每周兩至三節的「彈性學習課程」,正是在擁擠的課表裡,特意留下一段空白時間,交由學生自由探索。
日期:2019-11-20
十一月中旬,羅東高中一個日常午後,在社會科學科教室裡,台下聚精會神坐著的不是學生,而是來自宜蘭各個高中職老師;而台上站著的,是中央大學教務處招生組的組長周弘偉。他的開場白流利至極:「我來這邊,是跟各位高中老師們分享大學端怎麼選才、要從學生的學習歷程看什麼、各位老師又可以怎麼協助學生為未來升學做準備。」
日期:2019-11-20
一○八課綱上路,高中最困擾的事——選修課開不出來。除了原有核心課程延伸的「加深加廣」選修外,還得開出適性探索的「多元選修」課程,對高中校長、老師都是挑戰。若要解決問題,不能只靠學校老師,必須動員大學師資、業界,甚至社區力量一起來完成。因此,高中學校裡,每個人的角色都不一樣了。校長要像企業執行長一樣,懂得規畫願景、尋找資源,號召老師共同備課;老師的教學現場,不再僅於一方天地的教室,師生共學場景可能是在山林間,或者大學課堂。而原本與教育界無關的人,也可能成為教學者。媒體界的人,能不能開一門「媒體識讀」,律師能不能開一門「法律白話文」?又或者科技界人士開一門「AI應用」?下面三個教學現場,就是他們突破現有資源限制,改變現狀而帶來新想像與新可能。
日期:2019-11-20
10月下旬一個週五傍晚,基隆某高中老師憂心忡忡地找上《今周刊》,「我學校的孩子該怎麼辦?」他說話語速極慢,但話語間都透出不平的怒氣,「如果108課綱要這樣對接大學入學,那偏鄉小校學生只會更偏鄉,我們教育要這樣嗎?」
日期:2019-11-20
因應AI時代來臨,選才也迎來翻天覆地的大改變;今年上路的108課綱,最重要的精神在於將學習自主權交還給學生,並給他們探索適性的機會。一個高中生可以跨校選修,或先在大學預修課程。一位專業領域的退休人士,可以是高中選修課授課老師。大學成立招生專業化辦公室,企圖在學生探索歷程中,吸引到最適合的學生。站在教改浪潮上,每個人都不能缺席!
日期:2019-11-20
最新進度 (11/19 07:38)今天凌晨2時許,逾百名中學生在校長陪同下離開理工大學,戴母表示女兒確定已經出校園,但直到上午7時許仍不知被帶到哪一間警局。陸委會香港辦事處告訴戴母,只要她女兒致電告知警局位置,就會陪同前往協助後續事宜。香港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昨天就入校協調,他表示部份年輕人進理大前未考慮後果,他主要遊說學生離開是最好選擇,能獲公正對待。不過警方明確表示18歲以下人士,警方會保留日後法律追究權利,18歲以上市民會立即拘捕。(11/18 23:13)香港理工大學遭香港警方「圍城」,有一名18歲就讀高二的台灣戴姓女學生,17日晚間疑因在街頭驅散時受困在理工大學內,至今仍在理工大學校內,她的母親到市政局百週年紀念花園,和其他家長一起等待消息。陸委會確認已接獲通報,正在處理中。
日期:2019-11-18
台灣近年來致力推動循環經濟,從日常生活減塑、製程能資源效率提升,到沼氣發電,政策的力道有目共睹。首屆「亞太循環經濟論壇」應運而生,為期三天的活動於高雄展覽館圓滿落幕,完整呈現台灣推動循環經濟的階段性成果。包括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長黃育徵、聯合國環境署國際資源委員會共同主席喬納茲.珀多尼克(Janez Potocnik)和工研院長劉文雄等重量級來賓,分別發表對台灣循環經濟的展望和未來方向。論壇的第二天,在副總統的見證下,由經濟部主導的「台灣循環經濟大聯盟(Taiwan Circular Economy 100,TCE100) 」宣示成立,要讓台灣不僅是全球循環經濟相關產業供應鏈的要角,更要成為循環經濟的領導國家。
日期:2019-11-15
台灣不是沒有人才,可是為什麼到美國可以發揮,可以成功, 美國最偉大的地方不是國家有多強,而是美國夢的真實, 在美國,只要有夢想,努力奮鬥就可以成功。
日期:2019-11-11
更新時間:2019/11/6 11:30更新內容:北捷隨機殺人、松山車站爆炸案後,鐵道局建置「智慧型影像監控系統工程」,通緝犯等「黑名單」一旦出沒在車站,會即時通知站務員,遭外界質疑人臉辨識監控有侵犯人權、隱私疑慮。對此,台鐵局證實已要求停止使用該功能。-----(以下為原文)
日期:2019-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