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是關節結締組織產生病變,進而發生關節疼痛、退化或發炎等症狀,可分為急性與慢性,急性關節炎也可能發展成慢性關節炎。最常見的慢性關節炎有: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退化性關節炎(degenerative arthritis)及痛風(gout),本文主要在談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飲食。
日期:2018-06-01
相信大家對於「胃食道逆流」都不陌生,目前台灣胃食道逆流盛行率約20-30%,再加上西化飲食以及生活形態的改變,盛行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其中更有2%的患者會進展成「巴瑞特食道」(可視為一種癌前病變),罹患食道癌的風險也會大大增加。
日期:2018-05-10
糖尿病是我國常見慢性病之一,根據國健署調查發現,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為11.8%,也位居台北市十大死因第5。若糖尿病友的血糖沒有控制好,容易發生心臟病、中風及眼睛、腎臟或神經病變等併發症。血糖控制與飲食息息相關,也成了很多病友擔心卻又不知道如何改善的重點。
日期:2018-05-08
骨質疏鬆症是高齡化社會中常遇到的疾病,根據研究統計,台灣骨質疏鬆症患者多數是年齡大於 50 歲的年長者,其中女性盛行率高達 10.75% 、男性則是 4.15% ,女性比例足足為男性的兩倍有餘。 [9] 骨質疏鬆症不只是引發體內骨質大量流失的疾病,更是造成年長者骨折的主因之一。骨質疏鬆症的盛行率這麼高的狀況下,許多宣稱能強化骨質的各樣產品也隨之在媒體、廣告上被大肆宣傳。到底補充鈣質或者是吃維生素D ,或者是其他產品有沒有效呢?患者往往會誤以為只要吃了那些產品,就能治好骨質疏鬆症,反而忽略了最重要的生活習慣的調整及正統的治療。結果骨質疏鬆非但沒有治好,反而還增加了自己骨折的風險。這個問題有多嚴重呢?有研究預測,在未來 20 年內,光在台灣,骨質疏鬆症就可造成每年 5 萬的骨折案例。 [9]
日期:2018-05-08
罹患癌症的患者常因為各種內在與外在原因日益消瘦、營養不良,進而影響治療效果,亞東醫院營養師欒家菁表示,甚至有癌友陷入飲食迷思,誤以為只要忌食或斷食,就能「餓死」癌細胞,但這樣的做法更可能讓健康的細胞缺乏營養,無疑是餓死自己。
日期:2018-05-07
肌少症初期,許多患者會出現體重減輕、握力下降的症狀,一般來說,如果飲食習慣沒有明顯改變,但體重卻減輕達5%,很可能就是肌少症的徵兆。
日期:2018-04-03
健檢流行後,大多數健檢機構都會做CA19-9腫瘤標記,而網路上許多解讀是與胰臟癌有關,其實CA19-9數值高,也有可能是罹患胃癌、大腸癌、膽囊癌等癌症。而胰臟癌是目前致死率最高的癌症,美國也預估將2020年時,胰臟癌會從現在的十大癌症死亡率第四名,攀升至第二名;多位名人如世界三大男高音帕華洛帝、前體育主播傅達仁等也深受胰臟癌的折磨。
日期:2018-02-07
她一臉愁眉來到診間,拿出了自己的健檢報告,上面寫著糞便潛血陽性。「因為爸爸就是因為大腸癌而過世的,我一直都很小心自己的飲食,沒想到這次告訴我大便裡有血,是不是代表我也得到大腸癌了?!」
日期:2018-01-02
日本各地都受到高齡化衝擊,位於立山黑部山腳下的富山市,卻成功用「緊密城市」的概念,讓住這裡的熟齡族都能快樂健康的生活,成為台灣可以借鏡的模範城市。
日期:2017-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