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做工控面板的華凌從不拒絕客戶,一片面板的訂單也做,更在大廠放棄發展OLED顯示器時,低價收購設備,但該業務整整虧了十三年。它是如何挺過低谷?
日期:2023-11-08
今周刊編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4/17起民眾搭乘大眾運輸,不用再戴口罩,只有進出醫療照護機構以及救護車需要配戴。隨著新冠疫情逐步趨緩,家裡若有多餘的醫用口罩或快篩試劑,是否可以透過社群媒體或購物平台加以販售?購買國外的血氧機、體溫計或隱形眼鏡等醫材至國內銷售是合法的嗎?衛福部食藥署示警,若為「非醫療器材商」販售醫療器材,涉嫌違反醫療器材管理法相關規定,當心有觸法之虞。
日期:2023-04-17
日本近期出現第8波新冠疫情,單日新增確診衝破21萬例,死亡數也連續兩天超過400例創下新高。由於再過不久就要放寒假了,許多人正計畫到日本遊玩,日本旅遊達人、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提醒,想衝日本的民眾,記得帶「三寶」,包括基本的症狀治療藥物、體溫計、快篩等同行。而台大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衛福部ACIP召集人李秉穎周四(12/29)接受廣播節目專訪時也建議,民眾若要出國旅行,除了打滿3劑疫苗以外,應先打好次世代疫苗。他表示,雖然次世代疫苗對於重症感染無明顯差異,但可以減少輕症感染風險,避免旅途泡湯。(原文刊載於2022/12/29,更新時間為2023/1/4)
日期:2023-01-04
台灣疫情爆發、確診人數不斷增加,不僅第一線的醫療人員快要不堪負荷,基層衛生單位也忙到人仰馬翻,但仍有許多民眾反映,尚未收到「防疫關懷包」;對此,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表示,由於物流量能已明顯不足,北市自5/15已經停止發放防疫關懷包,也和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通過電話,「新北市也已經不發了」。
日期:2022-05-17
本土疫情延燒,若自己不幸確診了,或是家人確診需要照顧怎麼辦?該怎麼準備相關物資及生活備用品?哪些東西可以及早備妥?新北市政府呼籲大眾一起培養自主應變能力,把醫療量能留給真正需要的人,分享了「居家照護生活攻略」,讓碰上問題的民眾,在面對緊急情況時不會手忙腳亂!
日期:2022-05-03
今年四月中起,COVID-19本土個案每日以上千數字成長,疾病管制署署長周志浩在政院報告時,以數學模式推估,月底有可能破萬例!在不拖垮有限的醫療量能下,最好的解方是落實輕症確診者的居家照護。
日期:2022-04-27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04-24
編按:新冠肺炎本土病例持續增長,尤其雙北疫情嚴峻,讓台北市長柯文哲宣佈週三(4/20)啟動確診居家照護,不少民眾在前一天下班趕著去買常備藥品,不少藥局又出現當年搶買口罩般的掃貨動作。有網友在網路分享,家附近的藥局是人山人海,不少藥品都剩最後一罐!藥師公會提醒民眾,疫情期間家中可常備解熱止痛藥、止鼻水藥、止咳化痰藥、體溫計、血氧計等六種藥品醫材品項,做好身體監測和症狀緩解。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也分享6大自保「脫險工具」,提醒現在是「人人有險的地步」,他整理出6大自保「脫險工具」,包括台灣安全距離App、快篩工具、了解自己健康狀態、家中常備藥物、心情溫度計App和危急快打電話(三條緊急專線:119、衛生局或1922,協助立刻就醫)。
日期:2022-04-21
2021年今年台股突破17000點大關後,不斷再創新高數字!值此投資關鍵時刻,前政府基金操盤手、「暖神凱哥」黃豐凱老師與今周學堂安排企業參訪活動,幫助學員深入企業現場,與經營層峰交流,了解第一手產業趨勢、緊扣最佳投資機會。
日期:2021-12-17
隨著新冠(COVID-19)疫苗的庫存量逐漸增加,政府陸續開放類別供民眾預約施打,不過,在接種疫苗前,坊間流傳著許許多多的「撇步」緩解疫苗副作用,這些都是真的嗎?對此,有醫師出面說明,到底有哪些食物是在注射疫苗前建議先不要碰的?!
日期:2021-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