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體型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體型共有285項結果
職場

承諾「你放心我跑不掉」最後卻人間蒸發...一場車禍體悟:有一種東西無法標價,叫「人格」

有人為了錢可以捨棄自己的責任與人格,有人即使被迫造成困擾也沒有任何的怨懟。如果說人格無法標價,那最貴的,大概就是「經驗」了……

日期:2021-02-04

健康

每5人有3人失能!飲食不忌口恐引發腦中風、留永久後遺症 ●●歲最危險

長期不控制血脂,不只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甚至可能因腦缺血、梗塞導致腦中風,常留下嚴重後遺症,如肢體偏癱、步態不穩、吞嚥困難、語言障礙、智能障礙等,嚴重時甚至導致植物人或死亡。

日期:2021-02-03

台股

台股攻上萬六後失守 還能抱股過年嗎? 這兩位大師告你知

2021年以來,台股從不到1萬5千點,曾一舉突破1萬6千點,不到1個月,台股就漲了將近1成。不過,1月資本市場先盛後衰,指數大幅回檔,有人認為台股從去年3月以來的長多行情已畫上句點。到底要抱股過年,還是年後再行進場?陳奕光、儲祥生兩位專家看法雖略有不同,但長線觀點殊途同歸。

日期:2021-02-03

傳產

靠「豬界勞斯萊斯」售價比別人貴3倍!科技青年回彰化田尾養豬,他憑什麼?

青年返鄉踏入養豬產業,有人用巧克力入飼料、有人走遍全台只為飼育新品種,他們帶著新觀念與新科技,想提升台灣豬肉層次與風味,在競爭市場中靠特色取勝。

日期:2021-01-26

政治社會

「自大導致失敗」回憶2003抗SARS… 陳建仁登外媒談抗疫:中國沒學到教訓,新冠疫病本可抑制

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各國都在關注疫情走向,以及什麼時候可以回歸正常生活。前副總統、台灣流行病學家陳建仁日前接受《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專訪,針對新冠疫情進行分析,訪談中,陳建仁直言,「新冠肺炎本來可以被抑制的!」如果中國能早點通報,其他國家就不會受苦。

日期:2021-01-26

話題人物

放牛班怪胎靠這「興趣」考上台大 連美國博物館都成他客戶!

柯心平飼養超過8000隻昆蟲,不但破解許多稀有昆蟲基因密碼,更擁有兩項昆蟲飼育金氏世界紀錄,培育出全世界最大南洋大兜蟲與世界最小彩虹鍬形蟲,被稱為全台灣最會養蟲的男人!除此之外,他還擁有700多隻烏龜、300多隻爬蟲,還有貓、狗、鳥、鼠等上百隻動物,就連國內外動物園都常借重他的飼育專業,更靠著這些動物年收百萬,成功「把夢想當飯吃」,究竟他是如何做到?

日期:2021-01-14

公投專區

風味升級》靠特色決勝 豬二代打造「名牌豬」

2021.12.09編按:四大公投即將在12月18日投票,其中涉及民眾食安健康、國際經貿整合、國內養豬產業競爭力等諸多層面的「反萊豬」公投案,最受台灣民眾與國際關注。早在公投議題發酵之前,《今周刊》就已注意到,開放萊豬與否,直接影響台美經貿關係與簽署雙邊、多邊自由貿易協定的進度;但在開放含萊劑豬肉進口之前,政府必須先在食安管理政策與產業升級方案上,取得社會信任,以降低民眾疑慮。基於這兩項原則,編輯團隊多次製作深入報導,針對開放萊豬及其配套提出政策建言。公投倒數階段,《今周刊》特地從資料庫當中精選出與這次公投爭點最相關的報導內容,期望協助讀者獲得充分資訊,進而做出審慎判斷。----------------------------------------------------------------------------------------------青年返鄉踏入養豬產業,有人用巧克力入飼料、有人走遍全台只為飼育新品種,他們帶著新觀念與新科技,想提升台灣豬肉層次與風味,在競爭市場中靠特色取勝。

日期:2021-01-06

生活消費

南院賞藝景 品味輕文旅

寬闊的綠地上,九件藝術品隨地而生,國內外藝術家發揮奇想,在故宮南院園區裡拼築藝術方舟,一座嶄新的戶外美術館不分晝夜全天開放,在天地自然間展藝術、分享美學。

日期:2020-12-23

政治社會

黃之鋒、黎智英相繼被判刑、羈押 面對國際人權聲援浪潮再起 中國的下一步是?

前「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主席林朗彥、以及成員周庭,被指控去年涉嫌參與反送中,遭港府判刑;翌日,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除了《港版國安法》的多項指控外,還被另開一案,以詐欺罪起訴。聞訊,國際社會湧現聲援浪潮,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Mike Pompeo)公開發表聲明,批中國政治迫害。不過,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秘書長王智盛分析,中國就是看準國際正處於權力真空時期,對香港議題僅能以呼籲表態,趁勢測試美國與其他強權的態度,並拉高未來經濟、貿易談判籌碼。

日期:2020-12-04

焦點新聞

台豬解封》1700億代價換來的重生之路 官民齊戰23個年頭 終迎口蹄疫除名

從推動性別平權、同婚合法,到COVID-19防疫成為全球表率,台灣近年表現愈趨進步,我們將時間倒回至一九九○年,那時,中研院一群科學家聚首,準備為台開闢天文探索的道路;一九九七年,台灣豬業突遭口蹄疫重擊,前豬農劉錦河回首,還是難忘豬舍迴盪的慘叫聲;二○○○年,菜鳥法官葉啟洲,首度提出了婚姻關係不該被《刑法》介入的觀點;二○○三年,SARS撲台,台灣防疫體系卻還沒準備好……。從九○年代到現在,外配面對諸多不公、社會詐騙事件層出不窮,這都是一些「難過」的坎兒。不過,二十多年過去了,有一群台灣人,努力地面對這些困厄,他們沒有服輸,反而一路向前,用年輕的力量,試圖改變一切,準備在台灣進步的軌跡上,踩下榮光的腳印。

日期: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