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3歲的觀月優子(化名)去年在辦公室裡,突然肚子一陣絞痛,被緊急送醫後發現是腸道出血。她在醫院住院了3天後,身體逐漸恢復健康。 在住院這段期間,單身的觀月優子心想:「如果我晚一步被送到醫院,不幸死去,那些放在家裡的名牌包包、收集多年的音樂CD,還有古董飾品,該怎麼辦呢?」
日期:2022-01-22
讓我們退回到最開始。不是和客戶見面,甚至也不是第一次聯繫客戶,而是退回到遠在銷售過程開始之前,從你還在思考要靠什麼工作謀生的時候,坦誠地交流一下關於你自己,以及你對銷售事業的想法。
日期:2022-01-21
隨著科技進步,微創手術已成為一般外科治療的趨勢,「精準微創」更是現階段的目標。新型的「內視鏡持鏡機器手臂」彷彿是外科醫師的第3隻手,可以模擬人手多角度操作持鏡,提供穩定的影像畫面,輔助主刀醫師精準切割、縫合患部,提升手術品質、縮短術後恢復時間。
日期:2022-01-21
原來這位大哥以前是軍官退伍,後來又進公部門賺錢,孩子國小的時候,他太太因為癌症過世,一直覺得對孩子虧欠些什麼,女兒比較貼心,這是他真心說出的一句話。兒子跟媳婦呢?明明讓他有諸多不滿,但他還是出來開計程車,多少賺個幾萬塊,將來幫孩子存一點本,因為孩子收入雖然不錯,卻沒有存錢的觀念...
日期:2022-01-20
編按:與李安同獲世界3D大獎,台灣首席3D導演曲全立把對電影的熱愛轉為大愛,為了讓偏鄉孩子也能感受3D的魅力,於是載著夢想,開往台灣每一個角落。2014年至今跑了316個城鎮,超過250,000公里,相當於繞地球6圈。是的,這些年來,傻瓜一直在路上,沒有停下。他不僅自己奔跑不息,這一路上還遇見許多平凡無名的英雄,有著與他相似的傻氣,用執著與熱情突破磨難困境。例如首創也是唯一的到宅醫療牙醫,本身卻是位行動不便的小兒麻痺患者;罹患重度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男孩,卻以眨眼帶動電腦,設計出精美的作品……這些罕見於媒體版面的平凡英雄,用堅韌的生命力帶給你看待人生的不同角度,讓你擁有走出低谷的勇氣,以及擁抱夢想的毅力!於是,曲全立導演帶著這些故事回來,用愛串連起美與善,傳遞給每一個熱愛這片土地的台灣人。
日期:2022-01-19
作者從小在家境貧脊的務農家庭長大,僅小學教育程度的爸媽完全不懂投資理財。在家庭背景影響下,長大後也成了不懂理財的月光族。婚後,由於先生是CFP(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財務規劃師,所以仍是對投資懵懂無知的雙寶媽。直到先生因癌末離世,支付一大筆醫療費用後,才驚覺自己口袋空空、一無所有,為了撫養小孩開始學習投資。在上完投資課程後,靠著操作美股,2個月內以1萬美元賺回1期新臺幣兩萬多元的學費。5年後,靠著股市獲利,買下人生第一間學區房(近捷運、地段佳、3房2廳含車位)。之後持續投資,目前以不到4萬美元的資金,年賺25%~30%。截至2021年11月底的報酬率截已達54.5%!
日期:2022-01-13
20220111編按:前立法委員龐建國驚傳墜樓身亡,享壽68歲,太太也是前主播邱秀珍當時人也在家,當接獲警方通知後,才知先生已經發生憾事。邱秀珍說,龐建國去年做大腸鏡檢查,查出罹患結腸癌(大腸癌)2-3期,做了切除手術,並以化療口服藥進行治療。由於龐建國很少生病,邱秀珍猜測他是對健康很在意的。龐建國的友人、台大政治系副教授彭錦鵬也在臉書寫道:「看到建國兄受到病魔的摧殘,內心實在難過,但是他總是永遠面露微微、堅定的笑容,說一切還好。從剛開始的暴瘦,到體態的復原,我們也都相信了,深深為他高興和祝福。但是內心深處還是替他擔心。沒想到,是用這種悲壯的方式,結束無法言語的痛苦。」太太邱秀珍則是回憶:「他最近情緒不佳,尤其是周日(1/9)開始就情緒不穩。」據了解,在龐建國身亡前3小時,也就是凌晨4點左右,在學生LINE群組連續傳訊「不公不義的台灣,我生不如死」字眼,身體上的不舒服、加上牽掛政情,是憾事發生的關鍵之一。
日期:2022-01-11
這幾天維持過新年的氣氛,股市非常守規矩,沒人打壞了這份寧靜,讓大家能夠盡情玩、盡情的追劇或朋友聚會。聽聞朋友還熱血開車要去花蓮跨年,滿滿的食物、飲料、各種器具,大家最歡樂的時候要到了。前幾天有位半導體業的中高級主管,剛好這陣子也沒事,年假休一休,非常客氣的來了一封信,詢問是否能邀請吃個午飯,就是隨意聊天,如果不行也沒關係,反正就是想說問看看而已。這位竹科人,之前就曾參加過給年輕人還是中年人的一堂課,有點忘了,認識一陣子,還算是蠻單純的科技主管,不過我想應該是有什麼事情無法解決,才會想要找人談談。
日期:2022-01-07
面對老年人口比例為全國之冠,超過二〇%縣民為高齡長者,翁章梁縣長從不認為這是嘉義縣的沉重負擔,反而念茲在茲要求加速完善老人福利,依據在地需求提供貼心照顧,他上任批示的第一份公文便是「樂齡活動假牙補助」,而近三年更以村里為單位廣伸觸角,積極推展一系列醫療照護、健康促進、在地安養等創新行動,把每一位老大人當成自己父母般疼惜。
日期:202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