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媒體人陳文茜於2019年被診斷出罹患肺腺癌,罹癌後的她積極抗癌,不料,原以為與癌細胞和平共處之際,陳文茜卻在本月6日透露自己肺腺癌復發,更轉移到肝臟及骨盆腔。之所以會發現,正是因為陳文茜在美國的主治醫師提醒,長期服用類固醇有罹癌風險,建議她立即檢查。陳文茜表示,癌細胞擴散的速度連台大肺癌權威陳晉興都不敢相信,「去年九月,電腦斷層掃描還乾乾淨淨⋯⋯怎麼可能一年發展成這樣?」然而,切片結果出爐後才發現,不是醫生們所推估的肺腺癌,而是更惡的黑色素癌,一下子擴散至多個器官,病況跳到第四期,但陳文茜也坦言,「我未曾沮喪,始終冷靜。」直到看到一封信,才忍不住流淚。
日期:2024-12-13
全球智慧醫療蓬勃發展,台灣醫療院所也積極搶進,臺大醫院今(12/4)宣布正式啟用兩台H200超級電腦,不僅加速智慧醫療應用的發展,也是臺大醫院持續運用智慧科技提升醫療品質的重要一步。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此次啟用H200超級電腦,可以說是臺大醫院在智慧轉型上的重要里程碑,他認為發展智慧醫療以AI最重要,而台灣是AI的天選之島,包括人才、資料庫、算力與法規等4方面皆已完備,未來隨著H200的導入,整體運算量能的增強將顯著加速研究進展,此項升級將讓臺大醫院成為台灣擁有最尖端AI運算能力的醫療機構,進一步彰顯其在智慧醫療領域的領導地位。
日期:2024-12-04
攝護腺癌是男性常見癌症,根據衛福部最新公布癌症登記報告,攝護腺癌位居十大癌症的第六位。若不幸罹患攝護腺癌,除了西醫治療,中醫輔助治療也能有所幫助。
日期:2024-08-07
2023年國人10大死因,癌症仍然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10大癌症死亡率依序為氣管、支氣管和肺癌、肝和肝內膽管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女性乳癌、前列腺(攝護腺)癌、口腔癌、胰臟癌、胃癌、食道癌以及卵巢癌。大腸癌曾連續蟬聯15年為癌症發生人數之首,民眾常以為「糞便有血」都是痔瘡害的,但其實這可能是大腸癌的前兆警訊!腸胃科醫師蕭敦仁就指出,一名工程師時常血便擦藥沒好,半年後去醫院檢查,才發現大腸癌已擴散至腹腔,過了半年就離世。究竟大腸癌症狀有哪些?誰要特別小心大腸癌?
日期:2024-07-08
「老闆!我要3支布袋針,然後再一綑布袋線。」要知道,大動物獸醫是需要創意的。以前在學校的時候,什麼手術都要按照教科書,但是在現場,太多是書上沒有寫的事。
日期:2024-03-24
35 歲想要生小孩,真的很難嗎?這個問題最近一直縈繞在心頭。說真的,剛結婚那幾年我和老公都在拚事業,沒有小孩倒也樂得自在,月經遲到個幾天就嚇得半死,現在回想起來真是好氣又好笑。
日期:2024-02-23
根據中醫的養生理論,養心最好的時節在夏季,因為心主火,夏也屬火,而且人體在夏天時,血液循環會加快,心臟與血管因而必須承受更多的壓力,所以,所謂的「夏天養心」其實就是著手於改善心血管的負擔並增加心臟的活力。
日期:2023-07-21
今周刊編按:據111年衛福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卵巢癌為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10位,死亡人數為765人,較上一年度增長9.9%,死亡率每十萬人口6.5人,也比110年上升10.5%;若將區間拉長到10年,則可觀察到卵巢癌死亡人數及死亡率分別上升40.4%及38.4%,順位由第11位上升至第10位,是女性不可忽略的婦癌殺手。卵巢癌雖好發於50歲以後,但近年卻有年輕化的趨向,如曾多次來台參賽的韓裔撞球好手「黑寡婦」珍娜李(Jeanette Lee),就在49歲驚傳罹患卵巢癌;立委邱議瑩、本土劇《甘味人生》演員李悅,也都是30、40歲就確診卵巢癌。而婦產科名醫王樂明的太太同樣因卵巢癌病逝,當時他上節目提到40歲妻子「身體每一個地方都在失火」,讓身為醫師的他感到無力淚崩。 醫師提醒,卵巢癌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往往要到腫瘤變大影響周遭器官、或形成腹水時,才會出現症狀,可能症狀包括腹脹、背痛、頻尿、骨盆不適、月經異常、性交疼痛、食慾不振、體重減輕、排便習慣改變等,但等到出現症狀時大部分都已經是卵巢癌晚期,是相當棘手的癌症。卵巢癌沒有很好的預防方式,通常發現時已經是第三或第四期,肥胖、初經年齡較早、不孕症、有家族史等族群罹患卵巢癌的風險較高。建議女性40歲後應定期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才不會錯失黃金治療期。(原文刊載於2020/1/3,更新時間為2023/7/20)
日期:2023-07-20
多年來,癌症一直高居台灣十大死因首位,所幸,進步的醫療為眾多癌友爭取到更多生存的機會,也因此,除了勇敢對抗,病人更需學習如何與癌細胞和平共處。本書從治療、調理、日常保健三個面向切入,解除大家對癌症的各種疑惑,幫助癌友用最有效,也最適合自己的方式,重拾健康。
日期:2023-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