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太慢、開車太快,靠雙腳踩踏單車前行,是探索世界最適合的頻率。騎乘單車,輕輕地穿過異鄉城市、田野和山林河海,迎面而來的風將所有感官知覺放大,熟悉的日本、韓國和歐洲因此呈現不一樣的風景,得以體驗一場與眾不同的兩輪旅行。
日期:2024-11-20
根據2022年糖尿病年鑑,台灣約有250萬的國人是罹患糖尿病的糖友,約佔人口的10.7%。而2023年糖尿病是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五位,有11,625位糖友因此而離世。每個人會血糖偏高的原因,都不太一樣。像我雖然BMI很標準,也算常運動,但十多年來血糖一直處於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從95到100mg/dL出頭,糖化血色素也常在臨界值5.5到5.7%左右。
日期:2024-11-08
「吃飯?吃麵?哪種比較容易胖」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表示,對亞洲人而言,主食幾乎多會選飯或是麵,可是為什麼吃飯會比吃麵較不容易肥胖?
日期:2024-11-05
中正預校傳出高一生集體食物中毒!13日至今共有42名學生出現上吐下瀉,經就醫後症狀都獲得緩解並回校觀察。衛生局介入調查,發現學校外包膳食廠商超不衛生,廚房竟發現死老鼠、蟑螂,衛生局要求業者停止供膳7天並執行清消,待缺失改善後才能復工。
日期:2024-10-15
今周刊編按:69歲政論名嘴張友驊10/3晚間在北市信義區吳興街巷弄內散步失足倒地,失去生命跡象送醫急救。在昏迷8天於周五(10/11)傳出離世的消息,北醫附醫稍早也證實此事。媒體人陳琴富晚間並發合照寫下:送友驊,兄弟走好,證實好友張友驊不治的消息。張友驊近日在北市信義區吳興街滑倒,頭部重創,消防人員獲報趕抵,檢查已無呼吸心跳,實施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及心肺復甦術(CPR),現場恢復生命跡象,但仍無意識送醫急救。他入住加護病房使用葉克膜搶救,經過8天仍沒醒來,今傳出院方進行檢查時,發現張友驊「腦部有病變」,太太忍痛決定移掉維生器,安詳送走摯愛的老公,預計10/30舉辦告別式。
日期:2024-10-11
稻盛和夫認為,「會計」是經營的中樞核心。張忠謀提出,專業經理人的10項基本功,「會計」就是其中一項!為什麼無法解讀財報數字背後的資源與風險,就等於無法掌握公司經營的獲利邏輯?執業生涯逾30年的金牌會計師郭榮芳,在其新書《活用財務數字,掌握獲利邏輯》中,將複雜的會計概念簡單化,就算是零基礎、無財會背景的「會計小白」,也能學會拆解財報數字,看懂上市櫃公司的經營玄機,無痛養成數值化的獲利思維。
日期:2024-08-27
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台每四人有一人處於「糖尿病前期」,若放任不管,極有可能在一年內變成糖尿病友。擋下糖尿病的最後機會,可從飲食介入。
日期:2024-08-14
日前首度出書就以新書《巨人思維》登上財經類暢銷書排行榜,被稱為台股最神祕的當沖王「巨人傑」首次公開露面,他也自爆,17歲踏入股市、每天盯盤17個小時,從1萬元本金的小白起家,現今31歲,累計交易金額達5千億元,並分享個人的投資經驗和心法。
日期:2024-07-30
Alan的公司許多外國同事,中午習慣在辦公室用餐。Alan每回都第一個吃飽,他都會禮貌性跟大家說:“Please eat slowly.”Alan是想更周到,就像中文裡,我們經常跟人說:「您慢慢用!」但這句話外國人聽起來,並不禮貌,反而有點頤指氣使。在英文裡,”eat slowly”多半是對小孩說的,例如,小孩吃相不好,狼吞虎嚥,大人就會直接用"Eat slowly.”,叫小孩別吃太快。請人“慢慢吃”是一種體貼的說法,享受食物,不用急,可以用以下幾種表達方式:
日期:2024-07-26
編按:在這個全民拚健康的時代,我們為了保健養生、維持合度的身材,無不卯足了勁,可是卻看不到努力的成果,為此深感挫折。生活中充斥這麼多聰明瘦身、逆齡抗老、延年益壽的妙方,為什麼還是幫不上忙呢? 其中一大原因,就在於忽略了「時間因素」。比方說,為了節食瘦身,關於「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要怎麼吃」的資訊眾多,但卻沒有仔細說明「何時該吃(或不該吃)」的時機問題。如果能注意正確的「時間概念」,知道「何時吃不容易發胖」「何時運動容易瘦下來」,那麼無論是採用的方法或是獲得的成果,都將大不相同。醫界也將「生理時鐘和生活節奏同頻」做爲預防代謝疾病等生活習慣病的有效處方。本書作者柴田教授是藥學博士,他在書中特別強調三大重點:早上曬太陽、認真吃早餐、從晚飯到第二天早餐之間堅持12小時的小斷食。這麼做即可重新調校生理時鐘和生活節奏的誤差,扭轉容易堆積脂肪、形成代謝障礙的惡習,塑造健康體質。
日期:2024-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