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食品添加物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食品添加物共有107項結果
生活消費

海底撈、老四川、撈王火鍋料出包!白蘿蔔殺蟲劑殘留超標、豆腐竟加防腐劑…衛生局開罰下架

天氣逐漸變冷,許多人喜歡吃火鍋暖身。台北市政府衛生局今(12/12)日公布執行火鍋料及冷凍冷藏專案抽驗計畫,抽驗地點包括火鍋店、餐飲店、市場、賣場、超市等,共計抽驗55件,其中5件品質不符規定,不合格率9.09%。其中多家知名鍋店都出包上榜,包括撈王、海底撈、老四川巴蜀麻辣燙等,分別有青江菜、白蘿蔔、芫荽被檢出農藥殘留不合格,衛生局已要求下架違規產品,並針對業者開罰。

日期:2022-12-12

健康

男昏迷「急性腦中風」亡,竟是煮菜習慣加「這一物」害的?食藥署給答案:3種人應少吃

中國一名男子患有高血壓及高血脂,某天頭暈倒地後昏迷不醒,送醫急救出現急性腦梗塞(俗稱腦中風),雖有立即施救,但仍宣告不治。男子的女兒說,父親平常吃飯比較重口味,而且煮菜也都會加味精,陸媒也報導,醫生提醒炒菜長期放味精,比抽菸喝酒還傷血管。究竟長期吃味精真的會對身體產生不好的影響嗎?食藥署給了答案!

日期:2022-10-13

健康

哈根達斯、GODIVA、印尼泡麵都驗出致癌物環氧乙烷…醫:每次驗都有「不尋常」,應追來源

知名冰淇淋品牌哈根達斯,在今年6月跟8月被檢出致癌物、禁用農藥環氧乙烷(ethylene oxide),此外,還有來自印尼等國的泡麵,也發現含環氧乙烷遭退運銷毀。對此,醫師表示,環氧乙烷有致癌性,即使少量食用,也可能引發腸胃道不適,衛生單位也應加強稽查相關廠商。

日期:2022-08-12

焦點新聞

7月新制15項上路!國旅補助1300、租金補貼每月最高8千...一文快速掌握重點

2022 進入下半場,7 月起又有許多新制即將上路,其中國內電價終結連七凍,用電大戶最高調漲 15%;國旅補助將開跑,自由行平日住宿每晚最高折抵 1300 元;此外,300 億元租金補助、健保投保上限提高、自備環保杯折 5 元等新規定也備受關注,《鉅亨網》整理出 15 項重大新制,讓讀者看完快速掌握重點。

日期:2022-06-30

未來,一直在進步

產研攜手 推動食品產業鏈升級 食品所創新質地技術 即時性餐食口感大躍進

走進賣場或超商,拿起架上飯糰、麵飯類等即食性餐食,外包裝上除了標示食材成分,更多的是密密麻麻、看不懂的添加物名稱,是否影響你的購買意願?在消費者健康意識抬頭下,市面上出現標榜少添加,口感依然良好的食品,其幕後研發功臣即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研發團隊。

日期:2022-03-07

公投專區

維生素D比萊劑毒10倍你知道嗎?毒理專家:只講毒性不講劑量,得到的就是「耍流氓」結果

「萊克多巴胺不是食安議題」、「萊豬豬肝湯,你連一碗都喝不到!」美國毒理專家、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招名威,與WTO及RTA中心副研究員兼資深副執行長李淳,今(5)日出席黑潮城市發展協會在台大舉行的「轉大人公投節」,針對12月18日全民公投「萊豬進口」議題,進行簡單明瞭的討論。

日期:2021-12-05

國際總經

一早昏昏欲睡...元兇恐是御飯糰!超商「前3名危險食物」最好避開 專家揭可怕成分「會催眠」

現代人為求方便,在不知道要吃什麼的時候,超商往往是首選,也有不少人經常仰賴超商解決三餐,不過,超商內賣的食品吃下肚真沒問題嗎?有專家揭露,便利商店的「前3名危險食品」,吃多了不僅傷身,其更含「催眠作用」容易令人嗜睡。

日期:2021-10-06

政治社會

好市多超夯「葡萄糖胺軟骨素」防腐劑超標 逾8千公斤銷毀

食藥署今天公布最新邊境查驗不合格產品,其中好市多從美國進口的顧關節食品「科克蘭液體葡萄糖胺軟骨素」被檢出防腐劑超標,整批8417.97公斤全部銷毀或退運,並未流入台灣巿場。

日期:2021-08-31

健康

巴黎首家Vegan概念店,不用吃素也能愛地球

用菠羅蜜做的炸雞Taco、不含蛋奶麩質的雙層巧克力蛋糕、有機蔬果、全素起司、不使用動物製品過濾的啤酒、不以吉利丁膠囊製成的營養補充品、無包裝的義大利麵、不污染海洋的天然防曬乳、以廢棄塑膠為原料製成的背包、可重複使用的有機衛生棉……,這些,有可能全部在同一間店裡找到嗎?

日期:2021-05-21

生活消費

黑心米餅遭爆充工業氮氣 毒物專家:恐有濃度不純、雜質風險

知名嬰幼兒食品「樂扉寶寶米餅」遭爆違法使用工業氮氣填充包裝,廠房四周還有蟑螂、老鼠屎,令許多媽媽擔心吃下肚的寶寶會不會有健康問題。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腎臟科系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宗海表示,氮氣不是毒氣,只是使用「工業氮」作為食品添加物,恐有衛生、濃度不純產生等雜質風險,嬰幼兒器官相對敏感,擔心的媽媽們可密切觀察小孩的身體健康狀況,有必要就前往門診就醫。

日期: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