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3-04-11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3-04-10
2023年第1季畫下句點,檢視最受存股族青睞的台股高息ETF表現,由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上漲15.5%表現居冠;然而今年台股高息ETF表現差異極大,主要原因就是金融股、電子股表現兩樣情,去年跌深的電子股今年出現跌深反彈走勢,挹注電子族群比重較高的高股息ETF表現。
日期:2023-04-10
編按:36歲存股600張兆豐金的投資達人大俠武林出生於 1985 年,攻讀北部國立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期間暫時放下學業,與友人合夥創業創辦工作室從事教育軟體開發。30歲即累積千萬元資產,35 歲離開職場,成為專職投資者,這兩年大盤指數從萬八跌到萬二,他如何照樣滾出239萬元?
日期:2023-04-07
今周刊編按:德國金融龍頭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日前因預防債務違約風險的信用違約交換(CDS)成本飆高而導致股價暴跌。立委李貴敏周四(3/6)在立院財委會表示,去年底台灣5大金控對德銀曝險近千億,現在曝險部位如何?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對此回應,德銀是大銀行,國內不論機構跟專業投資人當然都有曝險,「曝險(部位)應該也不會小」。黃天牧認為,德銀有召開跨國監理官會議,台灣也有參加,德銀這麼做就是分享資訊讓各國監理機關安心。
日期:2023-04-06
本文作者梁永煌,政大企管系畢業;政大企研所企業家班。現任《今周刊》發行人。曾任《今周刊》社長、《財訊》月刊總編輯、《工商時報》採訪記者、南亞塑膠公司助理管理師等。
日期:2023-04-06
美股在第一季表現穩中透堅,科技股更是漲幅驚人,後市能否續強?兩位專家從總體經濟與獲利面評估,提供未來布局方向。
日期:2023-04-06
矽谷銀行、瑞士信貸危機暫告一段落,出現幾個新效應,「轉機」也連帶有了影子。金融業風聲鶴唳,政府一定總動員,因此,銀行危機經常也是股債市的轉機。
日期:2023-04-06
缺藥問題當前,本可用來補上原廠藥缺口的台灣學名藥,卻難以發揮替代作用。為何學名藥不受民眾青睞?台灣製藥廠又面臨哪些不為人知的發展困境與挑戰?
日期:2023-04-06
今年初爆發的缺藥問題,至今仍未終結,近一個月內通報短缺的藥品再增上百種。未來如何「對症下藥」,增加國內藥品供應韌性,聽聽專家和學者怎麼說。
日期:2023-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