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顯著成效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顯著成效共有26項結果
傳產

東區小店起家,胡同燒肉如何拚到年營收上億,還成為星宇航空機上餐?故事要從17年前健身房倒閉說起

台灣餐飲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成長期。隨著八方雲集、歇腳亭、瓦城等連鎖品牌計畫插旗海外,台灣儼然已經是餐飲文化輸出的新強國。這些業者是如何趁著疫情練功轉骨,把握疫後商機?

日期:2023-01-11

政治社會

全民普發6000元,詐騙集團動作比政府快!收到這簡訊要留意…政院籲別被騙,切記「三不」

去年全國稅收超徵4500億,行政院長蘇貞昌1/4宣布「還稅於民」,每人普發6000元,春節後發放。沒想到詐騙集團腦筋動得快,傳出有民眾陸續收到詐騙簡訊連結。對此,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週四(1/5)表示,政府不會以簡訊方式通知國人領現金,如果收到類似的簡訊,肯定是詐騙集團發的惡意簡訊,千萬不要上當受騙。此外,數位發展部周五(1/6)表示,有民眾收到偽冒該部名義發送的詐騙簡訊,數位部接獲訊息後已向警方165反詐騙專線完成報案。經查由於該簡訊的網址實際上之前沒有人註冊使用,為避免日後遭有心人士利用,造成民眾上當受騙,數位部已經註冊,並設定自動導向民間事實查核單位的澄清說明網頁,以釐清事實,防止假訊息擴散。數位部指出,該詐騙簡訊所載網址首段不是gov.tw結尾,不屬於政府機關網址,顯是假訊息。呼籲民眾若有收到這類詐騙簡訊,務請不要轉傳,造成親友誤解。

日期:2023-01-06

生活消費

又發錢了!藝FUN券再加碼「這些人」能領1200元…何時發放、怎麼登記、使用期限範圍一次看

文化部為了振興藝文經濟,規劃將「藝FUN券」常態化,預計明年對滿18歲的青年發放「文化成年禮」,每人發放1200元,現在發放日期與使用範圍確定了。明年3月29日起開放登記領取,使用效期至2024年的3月28日,使用範圍包括藝文展演及文化體驗、視聽娛樂、圖書出版、文創工藝等。

日期:2023-01-04

科技

Epson免加熱技術節能更勝雷射 中鋼機械深化低碳轉型的好幫手

節能減碳實踐永續發展,已成為企業提升營運競爭力的新挑戰與新機會,因此在追求「省」與「減」的過程中,如果願意進一步創造附加價值,不僅有助於貢獻社會,更能成就企業並造福員工。

日期:2022-07-20

政治社會

5月份縣府縣務會議 饒慶鈴民調持續獲8成縣民高度肯定 青壯族群滿意度及幸福感最高

台東縣政府今(12)日召開111年第7次主管會報暨縣務會議,會中公布最新縣長、縣府團隊施政滿意度及縣民幸福感民調,其中有90.3%的縣民認為居住在台東是幸福的,為縣長饒慶鈴上任來最高一次;對於饒慶鈴縣長的施政表現,超過8成的縣民給予肯定,至於縣府團隊的施政成果,也有79.2%的縣民表滿意。調查顯示,青壯族群對於縣長及縣府施政滿意度皆破8成,且9成5以上

日期:2022-05-12

台股

辜家二少放下包袱,領著開發拚轉骨!和老班底出手,賣祖產、打虧損,下一步這樣走...

根據《財訊》報導,2020年開發資本遭遇近12年來首次虧損,開發資本董事長辜仲瑩做了幾個關鍵決定:出售舊總部大樓、大幅打消虧損,並啟動開發資本業務的再次轉型,期許為開發金帶來榮景。

日期:2021-12-24

房地產

1%富人坐擁全國10%房產 為何囤房稅還要先緩緩? 他揭政府態度改變關鍵因素

2020年台灣房市受惠防疫佳、台商回流,及史上最低房貸利率等因素,六都房市交易十分熱絡、價量齊揚,政府對此出重手「打炒房」,包含由央行進行信用管制、紅單納管、實價登錄修法,以及提高房屋持有成本的「囤房稅」等。如今民間統計房價指數還在上漲,今年1月房屋交易量仍破三萬件。內政部政務次長花敬群今(11)日在行政院會後記者會上直言,「房市預估還是熱絡氛圍,在相對較熱的狀況下,有需要進一步調整」。行政院今拍板第二波打房計畫,提出房地合一稅修正草案,短期炒作將課重稅,至於囤房稅則憂房東將稅轉嫁給房客,先暫緩實施。健全房市關鍵雙法脫鉤處理,真能有效抑制扶搖直上的房地產價格嗎? 最終又是誰得利呢?

日期:2021-03-11

政治社會

陳時中為防疫落淚爆紅!30年好友曝「他是大將軍性格」 曾忙到小孩送他「開會」當禮物

防疫指揮官陳時中,主持防疫報告總是不溫不火,突然拭淚、親上郵輪廣播卻是溫情滿溢。原來,他投身公衛行動早已行之有年,是台灣公衛急先鋒。

日期:2020-02-12

個人成長

我們都需要能夠持續的簡單健身計畫

變得苗條又健康的方法很簡單,每個人都知道該怎麼做—健康飲食、堅持鍛鍊。不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面臨很多難題,要真正做到這兩點可不容易。

日期:2019-11-06

焦點新聞

要如何治療?能不能 你知情、你同意、你決定

源於美國的「明智選擇」運動,將艱深的臨床醫療指引,轉化為一般大眾都能理解的資訊,建構醫病之間的對話基礎,讓病患選擇真正符合需要的醫療照顧,值得台灣借鏡。

日期:2019-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