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腫瘤已連續42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而據衛福部最新數據,2022年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3萬293人,平均每4分2秒就有1人罹癌,也比2021年快轉了17秒。值得注意的是,罹癌患者年齡層不停下修,癌症不再是上了年紀才會生的病,營養師高敏敏提醒,平常的生活方式與飲食習慣與增加癌症風險有關,要防癌就要防「這10個字」!
日期:2025-01-29
全台深夜發生有感地震!週二(1/21)00:17左右,嘉義發生規模6.4地震,震央位在嘉義縣大埔鄉,地震深度為9.7公里,屬於極淺層地震,後續餘震不斷。自凌晨00:21起至00:30,一連6次餘震,地震規模全都在4以上,尤其以嘉義、台南、高雄等地區最有感,國家警報也數度大響。據專家指出,今凌晨規模6.4地震大約是2顆原子彈的能量,和日前的中國西藏及日本宮崎地震有間接關聯,他提醒嘉南地區未來一個月仍有可能再發生大地震。
日期:2025-01-21
夏末秋初是虎頭蜂活躍的季節,民眾戶外活動時要格外小心。台東浸水營古道就發生虎頭蜂攻擊事件,一支來自屏東的20人登山隊,前往台東的浸水營古道健行,遭到虎頭蜂圍攻,造成2男1女螫傷,其中41歲洪姓嚮導因遭蜂螫情況嚴重,前胸、背部及頭部被螫逾百針,打了3劑強心針後一度正常恢復意識,但送醫後仍陷入昏迷,搶救後於週五(8/23)凌晨宣告不治。由於該登山隊為立委鍾佳濱屏東服務處所舉辦的志工團登山活動,鍾佳濱服務處表示,帶領活動的服務處同仁不治,將全力協助處理善後事宜。今周刊曾報導,在臺灣常見有7種的虎頭蜂,夏末秋初時是入冬前蜂后孵化的關鍵時期,為了保衛家園,此時也是虎頭蜂攻擊性最強的時候,再加上虎頭蜂的刺本身沒有倒鉤,可以重複叮刺,因此才成為了登山客口中「台灣山林最恐怖的傳說」。
日期:2024-08-23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今年七月上旬因熱傷害就診達四百多人次,嚴重時還有致命的危險。請牢記「熱傷害」急救五步驟,避免憾事發生。
日期:2024-07-24
許多心血管疾病族群都會使用抗血栓藥物,管控缺血性腦中風、心肌梗塞的發生機率,但此種藥物也有出血的副作用,若病人須接受手術或侵入性檢查與治療,該怎麼辦?
日期:2024-04-10
週二(4/3)上午7時58分花蓮外海傳出規模7.2地震,震央位於花蓮縣政府南南東方25.0公里 ,位於台灣東部海域,隨後有感餘震不斷,許多準備要出門上班的民眾都驚恐不已。多棟大樓傾斜「鋼筋裸露」,甚至疑似有3人受困的消息。從急診醫學觀點來看,當火災、地震等災害發生時,得「因時因地制宜」,才有機會將傷害降到最低。
日期:2024-04-03
現今氣候多變化,忽冷忽熱讓許多人都有頭痛加劇的困擾,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偏頭痛是造成15-49歲青壯年族群失能排名第一的疾病!天氣變化可能是偏頭痛發作的觸發因素之一,以及壓力變化、生理期、睡眠習慣改變或刺激性味道等也都可能是誘發頭痛的因素,以往多數人只能靜待頭痛發作時間過去、讓頭痛自行緩解或吃藥來改善,甚至嚴重到需要跑醫院急診治療,現在則可以透過針劑注射治療、微創手術治療來預防且減少頭痛發作的頻率與次數。
日期:2024-01-05
強烈大陸冷氣團來襲,氣象署發布低溫特報,氣溫跳水式下降,新北市、金門縣有10度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民眾須注意保暖。根據雙北市消防局統計,週六(12/16)至週日(12/17)上午止,已獲報18起OHCA(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案件,其中13人死亡,是否與天氣有關,仍待釐清。而台北馬拉松周日上午登場,約有3萬名跑者在低溫下開跑,卻傳出有多人不適。3名男跑者身體不適緊急送醫,另有1名跑者中風送醫,所幸4人送醫後都好轉。對於冬季參加大型運動活動,如馬拉松或在清晨運動的民眾,國健署2點提醒:一是晚點出門運動,二是注意自身的保暖,隨著戶外溫度,穿脫個人衣物,維持體溫恆定,且運動前一定要充分暖身,適度補充溫熱開水,增加身體血液的流動性。
日期:2023-12-17
國人自我健康意識抬頭,許多人每年都會去做健康檢查,不過有些健檢項目出現一項健保沒給付的「抽血驗癌症指數」,有醫師指出,自己從來就不會幫自己抽血驗癌症指數,認為是「完全沒用的檢查,多做一點都是困擾」。
日期:2023-12-06
衛生福利部口腔健康司長賴向華週日(11/19)凌晨傳出在家睡夢中猝死,享年56歲。賴向華的太太表示,賴向華週六晚上先入睡,她凌晨進房時發現先生身體已經冰冷,沒有呼吸心跳因此趕緊報警。
日期:2023-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