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領高薪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領高薪共有72項結果
職場

老闆加薪5百、1千就覺得員工理當知足...低薪族困境:青春有限,還有多少時間能跟公司耗下去?

昨天早上1個小時內,有2個高薪營的學生來報好消息:第一位學生2個月內連續調薪2次,先是上個月加薪1千元,很不滿意,再去跟主管談,再調漲2千元,條件是要多接一個工作。到現在,合計薪水增加3千元,他還是覺得加得不夠,上周五鍥而不捨又去敲主管的門,這次拿出績效報告,秀出他在某項的業績上累計成長52%,並且直接開價:我要加薪20%!

日期:2022-07-07

職場

百萬年薪工程師轉做月薪2.8萬清潔工:同事扣掉買藥錢只多我1萬,真的划算?

在我的斜槓班學員群組裡,有兩位是學校老師,談到帶學生不容易。因為家長在職場壓力太大,家中爭吵不斷,引爆一連串問題,連帶影響到孩子的情緒,使得有些老師疲於處理學生的各種行為問題,身心出狀況。其中一位老師說:「我懷疑自己得了輕度憂鬱症,早上都不想去學校。」

日期:2022-05-19

職場

七年級生月薪6萬,嘆「非科技業年薪百萬」是空夢!想翻轉薪資命運,只能做「這3件事」

年關將近,不少人在領完年終後,都會想著能找到更好薪資待遇的企業,而「年薪百萬」就是一個具體的夢想。有個七年級生在PTT上發文提到,自己是在非科技業擔任主管職,月薪在6萬元左右,就算加入年終,距離百萬年薪還是有點遙遠,「看著自己的朋友一個個都躋身百萬年薪,自己卻還是混成這樣,算是過得很不好吧」。她好奇除了科技業、醫療業、生技業以外,還有什麼行業可以領破百萬元?

日期:2022-01-17

職場

高薪爆肝不如低薪耍廢?職場都是基層被壓榨,45歲還月薪3萬擠公車才該哭

高薪的人上下班不必擠公車、擠捷運,坐在賓利車裡的他們為什麼哭?我不知道,但我確定,年過45過著月薪3萬元的人生,我真的笑不出來,我,肯定會哭。

日期:2022-01-11

科技

銷售部主管當內鬼!友達光電蒙受24億元價差損失 直逼去年淨利33億

知名面板大廠友達光電銷售部蘇姓處長、宮姓經理涉嫌圖利廠商、謀取差價回扣,還提供親友人頭戶洗錢,造成企業24億餘元價差損失,直逼1年淨利,且攸關投資大眾權益,新竹地檢署對涉案的3嫌提起公訴,並請求法官對其中蘇、宮請求從重量刑。

日期:2021-12-25

職場

科技業不能說的秘密:安穩退休是少數 為什麼身邊沒有40、50歲的工程師

科技業總是給人高薪、生活優渥的印象,但有民眾表示,自己身邊的工程師幾乎都是20、30歲,卻不見40、50歲的前輩,就算升官也受限於職缺名額,不可能全都升上去,那這些人都去了哪裡?

日期:2021-11-16

職場

不想爆肝血汗換高薪?錯了!其實低薪的人才經常加班...邁向百萬年薪,你必須拋棄的3種「低薪腦袋」

就像近年有個說法:「有錢人跟你想的不一樣」,指出有兩種思維,一種是有錢人的思維,另一種是窮人的思維。同樣的,職場也存在兩種人:高薪思維的人,以及低薪思維的人。好,你現在明白了,拿低薪的原因不在於你不努力、不精進,而是有一個低薪的腦袋。那麼,你怎麼檢測自己是不是低薪腦袋?

日期:2021-10-07

理財

聯發科、台積平均年薪200萬起跳,台灣多數上班族卻終其一生年薪無法破百:3選擇讓薪水都是註定的

最近做直播,小編設定的主題原來是「怎麼拿到年薪百萬」,我一看就說:「年薪百萬,根本是個假議題。」這把小編嚇一跳,大家都想追求年薪百萬,這個說法乍聽很奇怪。很簡單,台灣的統計數字明白顯示,9成上班族的薪水低於百萬,絕大多數終其一生拿不到百萬年薪。當我們費盡唇舌討論如何拿到年薪百萬,對於全台灣1146萬上班族中的9成,逾1千萬人不僅無濟於事,還讓他們挫折,感到努力無用。

日期:2021-08-17

政治社會

「他和病毒抗爭到底,我只是送一程」火葬場工作30多年職員告白:面對大體這麼多年,他們不會害人

時序進入6月,國內新冠肺炎疫情仍處於相對高點,已邁入第4周的全國3級疫情警戒,不知何時才能除。在艱困的環境下,仍得有人冒著染疫風險,在第一線承擔維持社會運作的必要任務。《今周刊》透過3個故事,向那些在不同崗位上默默付出的人們致敬。

日期:2021-06-09

政治社會

我對台灣政論節目與名嘴生態的經驗分享

編按: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資深媒體人蔡玉真分享,對台灣政論節目與名嘴生態的經驗。

日期:2021-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