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領導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領導共有6444項結果
科技

密挖英特爾人馬 台積電力保獨強新戰略

二○二○年,是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口中「大大成長的一年」。前進到二一年,台積電的發展腳步反而更快,從美國建廠到投資日本子公司,台積電的布局策略,將如何再擴大競爭優勢?

日期:2021-03-10

政治社會

一次高鐵北返,讓我看見台灣人最常見的問題:重人情味卻輕公德心

在全台各界同心協力下,才一週的時間,鳳梨風波似乎就已落幕,後續只剩下鳯梨的健康價值、食譜入菜等餘波,仍盪漾在軟性新聞中。

日期:2021-03-10

國際總經

熱鍋上的通膨 拜登1.9兆美元紓困過頭?

債券與股市多空對決的戰場,迅速移轉至「通貨膨脹」,大宗物資與利率上漲在短線大漲後,可能回檔休息,但中長線的對戰不會熄火,不論誰最終勝出,市場風險都已大增。(本文發布於3/10)

日期:2021-03-10

焦點新聞

奈良美智快閃台灣 她曝「無聲無息、低調得像個隱形人」

日本當代藝術家奈良美智昨(8)日與總統蔡英文共進早餐,還與蔡英文的愛貓「蔡想想」合照。對此,典藏雜誌社社長簡秀枝於臉書發文,透露奈良美智8日已在開幕特展前悄悄返回日本;簡秀枝說明,奈良美智這次來台是趟「感恩之旅」,動機很單純,奈良美智只想誠心謝謝台灣人,當時在311大地震和海嘯,不分黨派族群,不斷伸出援手,溫熱、持續、一棒接一棒,積沙成塔,給了日本災民莫大的慰藉與感動。

日期:2021-03-09

國際總經

中國「十四五計畫」出爐,為何力拼「碳中和」?當然不是為人類社會貢獻,而是為了「發大財」

藻礁公投什麼立場?我對華麗辭藻、感性訴求是無感的,歸根究底還是能源選擇問題。3月11日是福島地震10周年,未來一周會有大量的報告出籠。核能從人人喊打,到聯合國將核能、綠電與可再生能源並列為減碳重要性能源, 比爾蓋茲(Bill Gates)也呼籲重視核能在減碳的效能。

日期:2021-03-08

國際總經

「地表最帥和尚」神隱2天現身!一封公開信籲各國領袖挺緬甸 阻軍方血腥鎮壓平民

自2021年2月緬甸軍方發動政變,民選領導人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與多名高層遭拘捕後,民眾開始上街抗議,不願生活在獨裁政府之下,軍政府也實施強硬手段鎮壓;對此,被譽為「地表最帥和尚」的緬甸男模Paing Takhon多次發言譴責軍方,更走上街頭以行動支持示威。日前驚傳「被失蹤」,引發外界議論紛紛,所幸2天後他在社群平台更新近況報平安,同時也發表一封公開信,呼籲國際領袖們支持緬甸平民。

日期:2021-03-08

教育

幫偏鄉教育想解方!TFT創辦人劉安婷:「讓不滿現狀的所有人,都有改變的動機」

為解決國內偏鄉教育師資缺乏的問題,2013年離開美國普林斯頓校園的劉安婷,揮別高薪工作與舒適圈,毅然回台成立非營利組織Teach For Taiwan(TFT/為台灣而教),現為TFT董事長。許多人對劉安婷的印象,是在TED演講上,她自信談論教育資源不均的正妹高材生,以及曾獲2016年《Forbes》亞洲版的百大有影響力年輕人之一。如今七年過去,劉安婷身上的標籤顯已轉淡,TFT也從「偏鄉教師荒」解決者的角色,增加了公私部門與各式人才串接橋樑的角色。今年3月初,總統蔡英文也參訪TFT與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誠致教育基金會共同成立的「教育創新合作社 Education CoLab」,更肯定合作社補足了社會和教育中最艱困的城鄉差距。

日期:2021-03-08

個人成長

從一間小沙龍到全台27家會館的健康管理王國 媚登峯董座莊雅清:「當年我什麼都沒有,只有一身膽!」

時間是1978年,一個18歲女孩帶著向朋友借來的10萬元,一支掃帚、一包洗衣粉和一台收音機,離開家鄉高雄,赴台南創業。當時的她,雖然心情忐忑,卻有著一股不怕輸的氣勢,「就賭賭看啊!輸了會怎樣嗎?我還年輕,怕什麼!」

日期:2021-03-08

科技

老謝觀點》甩開「毛三到四」鴻海要追10%毛利率目標 轉捩點常在瞬間發生 靠MIH平台決戰未來20年

鴻海的新掌門人劉揚偉,在東森財經新聞台《老謝看世界》節目中接受我的專訪,這是他第一次的電視處女秀。這個訪談受到產業界高度重視,大家也熱烈討論鴻海的新未來。最難能可貴的是,這場訪談就像一場電視法說會,劉董事長從他受到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欽點「上位」,到改變鴻海昔日「毛三到四」的低毛利瓶頸,希望迎向一○%的毛利率;同時,他也為鴻海在MIH平台的電動車生態系擘畫一個新未來,我相信劉董會是開啟鴻海未來十年、二十年關鍵的接棒人。

日期:2021-03-03

職場

現在是最需要人文學科的年代

透過不斷思考「我們是誰,我們將走到哪裡?」來省思企業的願景與使命,並融合人文價值與科學數據,才能避免機器式的思考,以更宏觀的角度做出決策。

日期: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