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死焉知生!教學一絲不苟、略顯不近人情的文學女教授姚麗玲,在50歲那年發現自己罹患卵巢癌。褪下教授光環,躺在病床上,毫無尊嚴地接受各種化療。她的主治醫生還是以前教過的學生,兩人見面尷尬不已。在醫治的過程中,她和醫生、護士討論是否放棄急救等生命課題,隨著生命旅程接近尾聲,展開對人生和自我的反思與對話。這是綠光創藝《當妳轉身之後》的劇情主軸。2016年首度演出後廣獲好評,今年再度登上舞台,開賣5天,票房破9成,再加開場次,現在力拚到台南加演。知名台大婦產科醫生施景中觀看後寫下:「這部劇給我們臨床醫師相當大的反思空間」,對於主角王琄的詮釋,「她是用生命在演戲,演完淚水灑在舞台上,遠遠的我都看到了。」
日期:2024-11-15
台灣將在明(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然而活到老,也要活到好、活得有尊嚴與健康,這就需要預先做準備。《今周刊-幸福熟齡》於9月27日舉辦第八屆《幸福熟齡台日交流論壇》,特別邀請永豐銀行信託處資深協理林麗真、普華家事與高齡權益部門主持律師賴芳玉,以及北市聯合醫院前總院長黃勝堅,針對「理想熟年規劃」來做分享。
日期:2024-09-27
人人都希望能有尊嚴的離世,而所謂的尊嚴似乎與能否自己處理衛生問題、不假他人之手有關,然而尊嚴的價值真有這麼微不足道嗎?
日期:2024-09-24
八十六歲的陳榮基精神還很旺盛。他是台灣「安寧照護」的舵手,長年關照台灣人生命的最後一段旅程。即使醫師年紀也大了,但他始終不忘繼續倡議好好活、好好走的信念。
日期:2024-09-18
人生於世,死亡是注定的終點,然而最後一段路,人們應該怎麼走?插管吊命?靠機械呼吸?成為身體健康的植物人?其實,還有別的選擇。
日期:2024-09-18
近年重大兒虐新聞事件頻傳,光2023年一年通報案件量就高達10萬多件,相較2022年通報案量多出兩成,大量受虐兒少,持續被社會安全網漏接。來自醫院的醫務社工,能在醫療端及早發現需要被保護的兒虐個案,向家防中心通報、協助驗傷與證據蒐集等。然而,醫務社工長期人力配置不足、法規未要求急診配置專任社工師,導致這張安全網遲遲無法被織得更緊密。
日期:2024-08-23
「我要決定自己的末日。」綠光創藝董事長吳念真是礦工之子,對他來說,死亡一直在身邊,早已是日常,「從小看到災變,我都在哭,我不是哭死去的人,是捨不得被留下來的人。」隨著父親、弟弟、妹妹相繼過世,對生死他看得很淡然。52歲那年母親喪禮過後,他交代獨子吳定謙,「有一天我過世,燒一燒拿去法鼓山樹葬,不要立碑,清明節不用來掃墓。」疫情前,他和太太相偕簽下預立醫療決定書。他強調:「我們這一代都受過新式教育,對生死要看得很清楚,不要讓下一代有負擔。」
日期:2024-08-12
亞洲第一部完整保障醫療自主權與生命尊嚴的《病人自主權利法》(病主法),在今日邁入正式施行的5週年,截至112年底累積總簽署人數達6.8萬人,2023年單年度簽署量約2.4萬人,相較於2022年簽署數1.2萬人有顯著增加。病主中心表示,台灣將於2025年步入超高齡社會,做為長照最後一哩路及社會重要安全防線的病主法,目前總簽署量佔1960萬成年者的比例未達1%,仍有非常大的努力空間。
日期:2024-01-11
本文作者梁永煌,政大企管系畢業;政大企研所企業家班。現任《今周刊》發行人。曾任《今周刊》社長、《財訊》月刊總編輯、《工商時報》採訪記者、南亞塑膠公司助理管理師等。
日期:2023-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