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須了解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須了解共有168項結果
聰明理財

傳奇股市操盤手李佛摩,如何從破產的絕境中,靠一筆交易東山再起!

一般大眾進入投資市場,第一件事情想的就是「我要怎麼做,才能賺到錢」,但事實是要學會賺錢的第一步,是先學好「如何賠錢」,只要買賣交易,就一定會錯,一定會賠錢。要長期穩定獲利的源頭則是:賠少賺多。 深入了解傳奇大師李佛摩的賠錢操作經驗…

日期:2024-09-25

稅制

財產多少錢以下,不用煩惱遺產稅?以遺產2千萬和5千萬試算:生前贈與 VS 死後繼承,哪個更省稅

避免不孝子法寶 「生前贈與」與「附負擔贈與」資產的安排——生前贈與或遺產?

日期:2024-08-26

健康

分泌失調影響代謝 亢進症狀好發於育齡女性 心悸手抖或心跳變慢 甲狀腺檢查看看

甲狀腺是人體重要的內分泌器官之一,維持體內代謝的恆定。當甲狀腺功能異常,分泌過多或過少都會威脅健康;而甲狀腺素的合成需要足夠的「碘」,醫師教你碘該怎麼攝取才安全。

日期:2024-08-21

退休

金融業高管49歲「被退休」,超過500元聚餐不敢去,定期定額25年的基金全出清:養老靠2大現金流,花錢才有底氣

編按:作者嫺人在金融界工作了20多年、當上高階主管,卻在49歲無奈選擇「被退休」,比她原本規劃的退休年齡還早了6年。一方面基於深怕錢不能撐到老的擔憂,一方面也不希望成為親友眼中的「閒人」,她開始整理財務,讓不工作後的現金流可以安心養老。嫺人重新調整規劃自己退休後的資產配比,成功實踐了退休後依然能有現金流的安心生活。

日期:2024-08-15

債券基金

00679B、00687B...9月降息現在上車來得及?降息1碼報酬率4%...達人:美債ETF想大賺有3條件

美9月降息機率大增! 該買短債? 還是長債? 利率與債券價格呈反向關係,大家都知道... 但利率每降息1%,美債ETF價格會漲多少? 有個具體數據與概念... 有利於在這時機點,是否錢進美債這項決定做判斷?! 明年是否還降息? 你必須關注聯準會利率點陣圖...

日期:2024-08-06

台股

台股血洗1004點!股票本來大賺,抱到最後反倒賠...分析師36歲財富自由揭:空頭時有錢人的投資策略

編按:受國際股市拉回、科技股崩跌影響,台股周五(8/2)開低走低狂瀉千點,下跌1004.01點或4.43%,單日跌點創史上收盤最慘紀錄,跌幅也是史上第8大,指數收在21638.09點,不僅失守2萬2整數大關,再次跌破季線,權王台積電(2330)下跌57元或5.94%,滑落903元價位。36歲就財務自由、韓國資產60億的股市投資專家姜桓國提醒,熊市時散戶「長抱不賣」的投資策略,「抱上抱下」最後恐換來一場空。

日期:2024-08-02

科技

創新突破 領航產業

全球產業典範轉移的關鍵時刻,工研院不斷前進,為產業創新突圍,工研菁英獎是科技研發最高榮耀,緊扣市場需求,將產業推向嶄新高峰。

日期:2024-07-17

理財

提前規畫、分散風險 打造理想退休金流 夾心世代不「退」卻 追獲利與守財富並進

在《今周刊》「退休理財大調查」中發現,六成民眾對存夠退休金沒有信心,且愈接近退休年齡,信心更是明顯下降。六、七年級生身為夾心世代,再過數十年就要退休,累積資產急迫性更高,理財規畫更應注重風險分散、多元配置!

日期:2024-07-10

理財

上班太痛苦了...他從小有學習障礙,如何35歲提早退休:改變10個生活小細節帶來巨大財富

編按:作者史蒂夫是一位前IT工作者,由於很早就認知到全職工作不適合自己,為了實現提早退休的目標,儘管史蒂夫和妻子兩人年收入達到22萬美元(約新台幣716萬元),仍努力存錢,省下70%年收入投資理財,35歲時實現了財務自由,存款達到90萬美元(約新台幣2929萬元)。在辭去工作後,他們夫妻兩人開著一輛露營車環遊全美國;目前定居在陽光普照的美國西南部,在一間離網的房屋裡享受著自然的生活。史蒂夫提倡勇於追求財務獨立的精神,每個人都有受限於經濟壓力的理由,但是理由和藉口無法使人致富。重點在於擁抱正確的信念,並將其轉化為實際的行動。財務自由並非一條輕鬆的路,但是只要勇敢踏出第一步,努力不懈地前進,目標並非那麼遙不可及。透過實踐富人的10個習慣,每個人都有能力慢慢走向財務獨立,免於讓人生選擇受到經濟壓力的綑綁,有更多的自主能力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日期:2024-07-09

科技

機器人照顧人類、協助人類的時代來臨了!黃仁勳:AI的下一波是實體AI 如何教會機器人聽懂人話?

在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的眼中,不僅由機器指揮機器來製造機器(或機器人)的時代已經來臨,人形機器人的發展也更趨成熟。總有一天,這個世界將會看到人類社會的許多層面,是由機器人在幫忙人類,包括照顧或醫療等場域。他認為,人工智慧(AI)的下一波,就將是實體AI(physical AI),而人形機器人只是表現方式之一。

日期:2024-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