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非自住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非自住共有64項結果
房地產

他貸款買冰箱變成買房子!「假消費真房貸」被抓包,心存僥倖踩到央行紅線下場慘了

中央銀行最新理監事會議雖未推出第八波信用管制措施,但對房市資金使用管制持續提高,信義代書葉惠玲分享一則實際案例指出,近期有客戶以添購店面冷凍櫃設備為由,向銀行申請周轉金借款,順利貸款。

日期:2025-01-14

房地產

桃園、中壢、青埔3大生活圈,房價平均5字頭...「脫北族」還有哪些潛力區域可買?

面對高房價壓力,大台北地區已成為大部分人眼中「蛋黃區」。許多台北人購屋計畫將目光投向桃園。隨著機捷、高鐵等交通路網的站點陸續增加,桃園航空城和青埔地區成為桃園置產焦點,除此之外,草漯、大竹地區也被看好具備發展潛力。

日期:2025-01-09

房地產掃瞄

房東請留意!政府用AI抓漏報租賃所得 命中率60%起跳

政府運用人工智慧查緝漏稅,今年收到補稅金額超過40億元。而在財政部帶頭之下,非自住房屋租賃所得查核的「AI選案模型」已建置完成由高雄首發,逐一過濾清查漏報租賃所得的包租公,調查的熱點包括捷運站周邊、學生熱門租房區域等等。

日期:2024-12-09

房地產

央行打房這次為何這麼重?「1隻黑天鵝」中國爛尾樓恐在台灣發生 他揭炒房共犯2現象:楊金龍很急!就是要抽掉他們銀根

中央銀行19日理監事會決議祭出新房市管制措施,目標抽炒房族、投資客銀根。而參予開會決議的央行理事、台經院院長張建一近日在台經院記者會上對媒體表示,會議實況是央行提供多項房市資料及數據,「大家看了直搖頭」,發現土建融授信過度集中在1、2家建商,且建商、投機客有點像是集體炒房,央行不得不重視,總裁楊金龍蠻急的。

日期:2024-09-28

金融

楊金龍祭限貸令是必要之惡!原來「國家開槓桿」數據已逼16年前次貸風暴期…程淑芬、徐之強怎麼看

「央行5月發布金融穩定報告裡有個指標,叫Credit to GDP Ratio,也就是信用佔GDP的比重,從這個數據可看出一個國家開槓桿到底開到多高」。「現在台灣這個指標已經來到歷史最高166%,你們知道美國歷史最高點是多少嗎?在金融海嘯、2008年的第2季就是172%。」國泰台大產學合作計畫協同主持人徐之強透過此數據說明,央行到底看到什麼風險而祭出房市限貸令。

日期:2024-09-11

房地產

總統、央行齊喊沒限貸令,為何學者認楊金龍錯過「兩時機」抑制房市過熱?設陳情專線能補洞?

為讓房市降溫,央行近期找國內銀行代表喝咖啡提醒房貸佔比不能過高,引發了限貸風波,讓許多民眾抱怨貸款困難,連總統賴清德、行政院長卓榮泰都跳出來喊話強調「沒有限貸令」,央行也祭出陳情專線。對此,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與經濟系合聘教授蔡明芳直言,傷害已經造成,陳情專線恐讓金融業者有接不完的電話,增加作業成本,且有一些原本就很難貸款的民眾,會把帳都算在這次限貸風波上。對於有一些銀行建議危老都更土建融轉分戶房貸、還有國銀海外分行的境外建築可排除在銀行法72-2條的「天條」之外,蔡明芳則認為,若金管會藉由增加排除的項目,來幫助商業銀行「規避」管制,則政府等於在鼓勵金融機構可以不重視風險管控與法令遵循,「若一遇到問題就要排除、要例外,後續該如何進行監理?」蔡明芳說,央行在2021年推出的第4波打炒房,還是允許餘屋貸款最高4成,若央行可以提早對非首購、非自住的投機客和建商養地炒房行為進行嚴格的選擇性信用管制,不動產貸款總量有機會趨緩。但之前由於房市過熱,目前餘屋量已經不多,所以現在即使可能會推這個政策,效果也有限。

日期:2024-09-05

理財

【理財憑中信—直播間】傳承不只是有錢人的專利 不動產移轉「眉角」多 中國信託銀行助力完美交棒

盤點手上物件 適度汰弱留強。常言道「有土斯有財」,尤其近年來房價持續上漲,也讓更多高資產人士在意不動產的贈與、傳承、移轉問題。不過,每一筆不動產的位置、面積、升值潛力等條件皆大相逕庭,加上相關稅制相對複雜,所有權又不一定單純,「眉角」很多,導致相對應的分配及移轉難度遠高於其他資產,如何在過程中做出皆大歡喜的安排,的確是一門學問。

日期:2024-08-29

房地產

到處跑銀行貸不出錢交屋!卓榮泰:政府沒限貸令、9/6前找央行談談...亂象從何來?它喊不是我們

近期市場傳出央行找34家國銀討論,要求9/6前交不動產貸款總量自主管理計畫,被認為是「央行限貸令」,導致民眾購屋申貸困難。行政院長卓榮泰周二(8/28)強調「政府沒有限貸令,政府也不會有限貸令」,並表示近期會邀請央行討論,了解如何在9月6日前讓大家安心。央行也喊冤,近期民眾申請房貸困難,並非央行籲請銀行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總量所致。央行強調,未來1年各銀行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總量,不應影響無自用住宅民眾購屋,以及業者推動都市更新、危老重建、社會住宅等配合政府政策相關用途,及企業購建自用廠辦等所需之資金。

日期:2024-08-28

房地產

銀行鎖住房貸金流,優先衝擊首購族、民眾違約風險恐增?央行:總量不涉個案「不影響無自用住宅購屋」

央行週三(8/21)再度下重手,要求國銀在不影響無自用住宅民眾購屋、督更及危老重建融資需求下,提出不動產貸款量化改善方案、降低不動產放款總量。針對有媒體引述不動產業者意見,認為可能加深民眾違約的風險,央行22日說明,央行是從總量和信用資源合理配置著眼,不涉及個案,銀行應自行衡酌貸放措施,避免引發不必要之紛擾。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召委郭國文則表示,總量管制對於有意買房的無殼蝸牛而言,勢必會造成衝擊,因此金管會應該提出相對應的政策以落實居住正義,希望銀行在審查不動產放款時,應該以「首購族」作為優先放貸對象。

日期:2024-08-22

政治社會

今周重磅》7月新制上路,囤房稅2.0來了,建商剉咧等?併排臨停、開車抽菸不能再檢舉

許多新制於7月1日起上路,包含《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修法後,限縮民眾檢舉項目。為了振興宜花東旅遊,交通部祭出旅遊補助。此外,財政部的囤房稅2.0也會上路,不只針對多屋族、建商餘屋帶來壓力,同時也對自住族減稅,藉此達成居住金管會。另外,金管會也宣布實支實付型醫療商品,7月起全數採正本理賠,也就是過去的「雙實支、三實支」配置將走入歷史。1、交通新制上路 這8項交通輕微違規不罰2、囤房稅2.0、實支實付正本理賠上路3、可望持續擴張! 中經院將發布採購6月經理人指數

日期:2024-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