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做工控面板的華凌從不拒絕客戶,一片面板的訂單也做,更在大廠放棄發展OLED顯示器時,低價收購設備,但該業務整整虧了十三年。它是如何挺過低谷?
日期:2023-11-08
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說,某個人是靠應試教育培養出來的,不善於解決具體問題。也有些人認為,為了培養孩子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最好是取消考試。今天持這種觀點的人還不少。那麼,考試真的沒有意義嗎?或者說,如果取消了考試,會失去什麼?20多年前,谷歌公司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家,考試還是有意義的。
日期:2023-11-03
一年一度的鴻海科技日登場,今年除了聚焦在電動車上,也首次揭露未來轉型「平台解決方案」的布局,究竟劉揚偉心裡打的是什麼算盤?
日期:2023-10-25
美國周二(10/17)發布「升級版」晶片出口禁令,禁止更多業者設計的AI晶片出口中國,預定30天後生效,恐讓輝達(NVIDIA)、英特爾(Intel)以及超微(AMD)都受衝擊,尤其是輝達部分,禁令主要除涵蓋H800和A800 PCIe/模組外,連L40S都在本波禁令之內。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在X平台發表看法,他認為新禁令的最大輸家會是英特爾,因為英特爾的Habana Gaudi 2客戶,主要就是來自中國。而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則是認為,以後台積電,三星都有責任要計算每個晶片及每個chiplet/CoWoS上的電晶體總數不能超標。
日期:2023-10-18
從2019年展開轉型計畫,台灣功率元件大廠強茂全力朝向車用等高階市場發展。在幾乎從零開始的技術布局下,如何從低壓走向高壓元件,更從中國跨入歐美市場?
日期:2023-10-11
中國正積極提高電動車的電子零件自產比率,半導體與汽車零配件製造能力也日益茁壯中,面對新的趨勢變化,相關台廠供應鏈必須認真面對近憂遠慮。
日期:2023-10-02
韓國媒體29日報導,採用台積電3奈米的首發產品iPhone15 Pro,似乎因3奈米良率問題而頻頻出現過熱現象。蘋果是否因此轉單?一次看懂。
日期:2023-09-27
前言:公開資訊觀測站顯示,2023年截至目前為止,有17家上市櫃公司申請變更公司名,已與去年持平,今年全年可望改寫新高紀錄。為何掛牌公司無懼更名繁複手續,寧可改名面對股民?是企業轉型、還是期待更名氣象一新帶動股價?今周刊查訪各公司基本營運概況,讓股民能進一步了解其改名的目的與可能的想法,在投資路上能有更多參考可依循。--------------------觸控面板廠和鑫光電(3049)今年更名為「精金科技」,2023年除了受益疫情加速終端客戶更換電子標籤產品的意願與速度,AMOLED產品固守中高階手機市場之外,也積極朝向Tablet與Notebook等IT產品發展,提升AMOLED在IT產品的滲透率。
日期:2023-09-20
中華民國法官協會今在台北君悅酒店舉辦「2023年國際法官協會第65屆年會暨成立七十週年慶祝活動」開幕式,邀請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專題演講「台灣在晶片製造的競爭優勢」;張忠謀指出,台灣有人才、流動率低、交通方便的優勢,如今已開發國家的人民大多都會使用到台灣製造的晶片產品,「台灣須捍衛這樣的領導地位」。
日期:2023-09-18
華為「Mate 60 Pro」新機在中國造成搶購潮,雖然被認為過度膨風,但外界直指Mate 60 Pro 的5G晶片是中芯國際代工;資深分析師陸行之甚至認為,中芯在梁孟松帶領下,7奈米製程技術及產能都有重大突破,不可輕忽。
日期:2023-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