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電是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電是共有979項結果
國際總經

煤礦大國為何缺煤發電?中國限電背後,一場全球能源政策都需要面對的變革代價

疫情在全球的復甦腳步不同,隨著歐美消費需求端恢復,同時東南亞疫情升溫,使得像是越南這樣的製造業重心一度拉高警戒關廠,許多訂單也轉單到中國,大量的需求湧入增加了中國工廠生產的需求。

日期:2021-10-01

政治社會

風暴2》經濟不確定性籠罩 高盛、大摩看法皆不樂觀 限電令突如其來 第四季GDP如何挺住?

「東北電網全網頻率調整手段均已用盡,系統頻率低於正常範圍內的最低值四十九.八赫茲,為保證電網安全運行,採取事故拉閘限電⋯⋯。」這是中國國網東北電力調度控制中心,於九月二十三日發出的一則公告。

日期:2021-09-29

每日盤前日報、盤後影片

【股科大夫容逸燊】每日盤前日報、盤後影片0929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1-09-29

國際總經

台灣停電企業大老罵翻,中國停電「惦惦」沒人敢說嘴!謝金河:台商也是專挑軟柿子吃

能耗雙控威力不可小覷!今天股市觀測站重大訊息公告,很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忙碌的一天,因為在中國設廠的台商生產基地都受到衝擊,每一家都在重訊公告,意味了過去卅年來,台商在中國的投資既深且廣;不過,同樣是大停電,台商柿子專挑軟的吃,反應卻大不相同。

日期:2021-09-28

聰明理財

投資小白別再想「錢再賺就有」 施昇輝說這檔存股比台積電更好 30歲買進50歲成本變O

近年來,元大台灣50(0050)和元大高股息(0056)已成熱門投資標的,不少小資族也想購入0050為自身加薪,又擔心價格太高買不起。「佛系理財大師」施昇輝建議,小資族可採用「定期定額」的方式購買0050,並認為,穩穩賺、慢慢賺才能久久賺。

日期:2021-09-27

焦點新聞

面板供應鏈鬆動》謝金河:友達本益比3.5倍仍續跌,「後面基本面變化可能非常大!」

近期外界都關心中國恆大事件後續走向,會否對台股造成影響?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老謝看世界》節目中,邀請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與微驅科技總經理吳金榮進行討論。陳奕光認為,以現況來看對台股影響不大,並表示明年第三代半導體將成夯業,台灣將扮演吃重角色;吳金榮則提及電視面板作為先行指標,已可見供應鏈出現鬆動跡象。

日期:2021-09-27

焦點新聞

想換Gogoro可以嗎? 電車「優缺點」分析:加速柔順、雙北停車免費!

台北市、新北市人口密集,上下班時間車流量更是大,因此許多民眾選擇機車當做通勤工具,機動性較高,相較於汽車又比較不會塞在車陣當中,擁有成本和後續的維護保養費用也較低。對此,有網友在PTT上已標題「該換Gogoro嗎?」引起下方留言「油車派」與「電車派」的爭論不休!

日期:2021-09-24

焦點新聞

台股站回「萬七」之上 止跌反彈波能延續?投資人得觀察這五大重點

中秋連假期間,美股受到中國恆大集團債券違約風險,以及預期聯準會(Fed)購債縮減政策的影響,出現大幅回檔的狀況。台股中秋假期之後,周三開盤跳空暴跌500點,隨後跟著美股進入止跌反彈波。短線暫看止跌反彈波持續進行。

日期:2021-09-23

台股

台積電主管拚到凌晨3點才回家 甚至睡在工廠 代價是什麼? 年薪3000萬台幣!

當全球都仰賴台積電供應重要晶片,甚至「驚動」美國、日本及德國政府高層出面,親自找上我國駐外館處或經濟部「喬產能」,這對護國神山帶來的壓力有多大?根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由於全球高階半導體製程高達92%在台灣,大家都找上台積電,讓擔心不已的董事長劉德音說出,「希望國際間別對台灣有什麼誤會」。對有些台積電的中階產線主管來說,每天凌晨3點才能回家已成為常態,甚至得開始以廠為家,在晶圓廠過夜,甚至根本沒有周末假日可言。至於對服務台積電的(日系)供應商工程師而言,這意味每天得抱著手機睡覺。只要台積電產線有任何狀況,不論是半夜12點或大清早6點,供應商的工程師都得隨叫隨到。值得注意的是,報導中提到,受訪的50多歲台積電產線部門主管,之所以還能承受如此「地獄般」的工作時程,最大動力就是公司給了3000萬台幣的年薪!

日期:2021-09-22

退休

從0050到中華食、統一超...48歲實現財富自由,他分享提早退休第1年投資組合:投資像跑一場馬拉松

2021年對提早退休族阿福來說是個重要里程碑,財務計畫與退休前大不同,2020年離開職場後,2021年起要開始提領投資帳戶。這篇文章談到退休第一年的投資計劃,包括投資目標、投資哲學、資產配置、投資策略、投資組合,提供準備退休和已退休人士參考。(原始文章發表於2021年4月1日)

日期:2021-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