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電場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電場共有104項結果
政治社會

逾千家廠商、七萬人次 直擊亞洲最大綠能展熱況 與地方共榮 日本光電發展擁兩大亮點

東京二○二四智慧能源周,展現日本綠能市場的蓬勃商機,而光電發展也走向新階段。朝向淨零轉型的路上,日本除了搶占新商機,更逐步實現與地方的共榮合作,值得台灣學習。

日期:2024-03-13

健康

蘇丹紅毒性有多強?食安辦:與茶、咖啡同等級屬「第三級致癌物」,未確定會致癌說法遭轟「急道歉」

對於食品中含「蘇丹紅」造成的健康風險及恐慌,行政院食安辦主任許輔說明,根據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致癌物分類,蘇丹色素與咖啡、茶一樣均屬「第三級致癌物」,亦即該物質對致癌性的證據仍不充分。許輔強調,蘇丹色素在台灣屬化學署所列管毒化物,基於預防原則,不能用(在食品)就是不能用,因此下架相關產品,然依據歐盟的研究報告,在調味料使用與微量的存在情況下,建議消費者不必過度恐慌。不過,許輔稍晚在臉書發文表示,稍早解說不夠詳盡,造成消費者及業界朋友誤解,因此特地向受影響的朋友們致歉。但他仍強調,蘇丹色素仍禁用於食品,並沒有鬆綁 ,查驗跟下架的措施也正持續進行中,絕對會盡一切方法確保台灣食品安全。

日期:2024-03-08

科技

健和興搶充電樁、儲能商機,美、泰產線明年上線!今年獲利大減4成,為何還敢大舉擴廠?

台灣連接器大廠健和興端子(3003)看準電動車充電槍與儲能設備商機,赴美國、泰國兩地佈建生產線。健和興表示,這兩地產線明年Q1就會完工,Q2就能開始少量生產。

日期:2023-12-21

政治社會

挑戰》地面光電裹足不前 轉拚全台屋頂遍地開花 全民發電大卡關 揭家戶種電四大難題

台灣光電用地難尋,衝綠電不能單靠少數大案場,家戶齊力種電勢在必行。但國內屋頂違建多、光電板經費高都是問題,全民拚發電面臨什麼挑戰?

日期:2023-12-13

政治社會

「距離20公尺就回到環境溫度!」 太陽能光電板是否會導致熱島效應,效能、地點是關鍵!

太陽光電是否造成熱島效應,再度因選舉成為輿論攻防焦點。經濟部能源署組長林文信指出,熱島效應是發生在很大尺度、很大範圍的事,若是在都市屋頂設光電板,反而有助減緩都市熱島效應。林文信也說明,經工研院實地量測,一般來說,地面型光電板本身在日間因太陽照射,當然會與一般地面一樣會有溫度,但在距離光電板20公尺的位置,就會回到環境溫度,光電板下方溫度反而會比較低。這與光電板效能高低有關。學者陳正平分析,低效能太陽能板,因轉換為電能比率較低,轉為熱能加熱地表比率較高,易造成光電熱島效應;反之,高效能太陽能板轉換電能比率較高,反有機會造成光電「冷」島效應。此外,設置地點也是關鍵。學者林子平也分析,地面型光電因光電板、支架、地面都是人工材料,會比自然地表吸收更多熱量,釋放出較多熱輻射,使周圍氣溫微幅上升,但通常光電板常設置在建物較少的郊區,風速較大能有效散熱,不致產生嚴重都市熱島效應。

日期:2023-12-11

傳產

工研院首創大客車智慧充電 未來靠AI規劃路線用電排程 拼2030公車全面電動化!

為邁向2050凈零碳排,我國其中一項關鍵戰略政策,是規劃在2030年達成公車全面電動化的目標。2023年國內預計有超過2千輛電動公車,但與本來的2300輛目標仍有一小段差距。為了幫助客運業者加速轉型,交通部與工研院、鼎漢國際工程顧問合作,建構「電動大客車營運數據監控管理平台」,幫助步入電動化的客運業者,少走冤枉路。

日期:2023-12-05

國際總經

免除核災威脅 但因成本「太貴」喊停 小型核電廠胎死腹中 重挫美新能源政策

各國積極衝刺零碳發電政策,小型核能電廠(SMR)因為沒有核災威脅,可以快速設廠而被寄予厚望,但是核廢料、成本太高的問題仍然無法解決。

日期:2023-11-22

國際總經

房地產沒救了?紐約時報:中國經濟40年來最嚴峻,習近平賭上國運,押注製造業能逆天改命?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3-11-08

生活消費

11月新制懶人包》記得繳地價稅!這天逾期將罰錢...公費流感疫苗第二階段開放施打,誰符合資格?

時序邁入11月,有哪些新制上路?除了地價稅開徵之外,公費流感疫苗也開放第二階段開打,常搭高鐵的民眾也有福,自備環保杯在高鐵列車購買熱飲可現折5元。此外,為提升盤中零股市場效率,11/27起,上市、上櫃盤中零股巿場行情資訊揭露間隔時間,將由每10秒鐘縮短至每5秒鐘。《今周刊》整理11月新制相關消息,帶您一次了解。

日期:2023-10-31

台股

上市櫃更名潮/星寶國際→上亞科技…已改4次名!曾涉胖達人事件,今年投入IC設計又再改

前言:公開資訊觀測站顯示,2023年截至目前為止,有17家上市櫃公司申請變更公司名,已與去年持平,今年全年可望改寫新高紀錄。為何掛牌公司無懼更名繁複手續,寧可改名面對股民?是企業轉型、還是期待更名氣象一新帶動股價?今周刊查訪各公司基本營運概況,讓股民能進一步了解其改名的目的與可能的想法,在投資路上能有更多參考可依循。--------------------上亞科技(6130)經歷4次更名,資本額4.43 億,市值15.28 億。今年1至7月業績1.35億元,目前營運項目為兩項,一是學名藥,二是太陽能發電。

日期:2023-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