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愈好,台灣企業競爭力愈弱?從2008年迄今,今周刊每年製作兩岸三地1000大企業排名,這是觀察兩岸三地企業競爭力的指標之一,過去16年來,從這個排名結構可以看出兩岸三地產業興替及不同的變化!
日期:2024-05-05
近年積極轉型綠能事業的達方電子(8163)舉辦線上法說會,2024年首季營收51.1億,較去年同期減少約15%,不過毛利率持續提升至19.1%,稅後每股盈餘仍較去年同期微幅增加。展望未來, 2024年綠能事業仍面臨庫存去化,透過優化產品組合提升毛利率,降低營收波動對獲利的影響, 2025年訂單已有能見度。IT周邊部分,則可望受惠AI PC換機潮。
日期:2024-05-03
(今周刊1428)近年AI趨勢帶動全球科技業成長,中國車企強力競爭也威脅歐美車廠,在疫情之後,更帶動中國觀光需求大增,中港台資本市場迎來巨幅洗牌,如今,兩岸三地一千大將由誰領導全局?《今周刊》獨家為您解析。
日期:2024-04-30
(今周刊1428)身處地緣政治核心最前線的台灣,經濟與企業競爭力受美中角力牽動,今年的兩岸三地一千大排名,正好可以看出這個脈絡帶來的變化。
日期:2024-04-30
(今周刊1428)在今年兩岸三地一千大市值企業調查中,台灣IC通路霸主大聯大的排名一次往前躍進六四一名,達到五六七名,市值也成長七八%,不過去年大聯大營收、獲利其實未見成長,為何市場仍舊看好大聯大?
日期:2024-04-30
(今周刊1428)在中國電動車強勢出海之下,不少分析認為,德國作為歐洲汽車產業的代表國家,或將成為未來直接面對衝擊的「海嘯第一排」。
日期:2024-04-30
(今周刊1428)在中國電動車強勢出海、習近平大推「新質生產力」的背景下,近年萎靡不振的中國經濟是否有望迎來曙光?《今周刊》專訪前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史帝芬.羅奇,為讀者提供最深入的解析。
日期:2024-04-30
「今年,將是『它』的勢力大幅改寫全球版圖的一年⋯⋯。我們,正處於一個進退維谷的窘境。」說話的是歐洲汽車研究權威機構波鴻研究中心主任、德國汽車教父杜登霍夫(Ferdinand Dudenhöffer)。
日期:2024-04-30
「不出海,就出局。」在今年中國兩會期間,具有人大代表身分的中國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這麼喊話,他的理由是,中國國內市場已無法消化製造產能,企業必須出海。
日期:202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