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三年內在一檔股票獲利三倍以上,最好選未來有機會成為美股市值前500 大,但目前股價過低的公司,即時該公司尚未獲利,倘若營運領先指標好轉中,就可以找機會進場。
日期:2025-01-14
剛邁入合併第八年,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在合併時的規模、併校後的規模,一直是國內高教併校的指標案例,挾著地理位置以及產業影響力的雙重優勢,搭上近年高雄翻轉的契機,也讓默默耕耘南台灣超過70年時間、扮演高科大堅實後盾的原三校量能,在這一波南漂浪潮裡點亮高科大的未來前景。高科大校長楊慶煜對於未來的高科大人才以及科研爆發力,有很高昂的信心以及深遠的期許。
日期:2025-01-09
(今周刊1464)不同於輝達GPU這類通用晶片,由一線雲端服務業者與博通、世芯-KY、聯發科等攜手打造的ASIC,正是各大雲端業者,試圖擺脫過度依賴單一供應商的最佳利器。
日期:2025-01-08
「我們剛要成立創投基金的2009年,那年台灣只有3檔創投基金設立,那真是創業與創投的低谷啊,熊市中的熊市,」AppWorks董事長暨合夥人林之晨回顧台灣新創15年發展,不禁慨歎當年如同荒漠屯墾,沒有下雨就得想辦法找水源的艱難,也同時欣喜如今台灣已是生態豐沛、物種多元的創業叢林。
日期:2024-12-25
樺漢科技集團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ESG淨零轉型創新研究中心,在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的協助下,成立「ESG創新加速器」,攜手產官學共同合作,專注於AIoT物聯網、智慧建築、智慧製造、智慧交通、節能減碳技術等應用領域,推動創新技術應用與樺漢智慧方案整合計畫。
日期:2024-12-23
從最初的資料儲存起步,台灣雲端服務產業發展至今,從財務、製造等各領域皆涵蓋其應用。近兩年來AI快速發展,運算效能需求增溫,誰能提供客戶整合性服務,就能展現競爭優勢。
日期:2024-12-11
台股上市櫃很會賺,連2季賺破兆,今年將拚賺4兆,價值投資達人股海老牛從第3季財報撿鑽石,只要前3季賺贏去年,單季、去年EPS皆大於0,就代表第4季只要躺著賺,明年股息有機會竄高,也符合股神巴菲特說的,獲利成長才能推升股價,更能避開「偽成長股」,符合條件的幾乎與半導體、AI題材有關,像聯發科、華碩、仁寶等,殖利率約5-6%,尤其是華碩前3季賺逾4個股本,又被00878撿回去了。
日期:2024-12-03
今周刊編按:不畏市場雜音,輝達GB200的NVL72機架開始出貨,戴爾執行長麥克戴爾(Michael Dell)宣布戴爾領先業界推出首台採用Blackwell系列GB200 NVL72伺服器機架,並提供液冷散熱解決方案,出貨予雲端基建新創公司CoreWeave。DELL鳴槍起跑,可望帶動供應鏈拉貨潮,包括組裝廠緯創及英業達、散熱廠台達電及奇鋐、機殼廠勤誠、滑軌廠川湖、連接器廠貿聯-KY及快接頭廠富世達等可望受惠,其中川湖、貿聯-KY、富世達周二(11/19)股價都大漲回應,漲幅4-7%不等。
日期:2024-11-19
科技與醫療結合已不是新題,不過AI興起後智慧醫療朝向更多元化應用,據顧問公司Frost & Sullivan調查,2023年全球數位醫療市場規模達2363億美元, 2028年將達到4790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15.1%。為了搶食這塊大餅,科技大廠紛紛佈局。
日期:2024-11-08
Lambda Labs以即時擴展、零浪費、開發者至上的雲端靈活服務,讓算力就像自來水般觸手可及,幫助企業和個人依靠可負擔的運算資源,進行創新。
日期:202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