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後缺工潮持續,隨之而來的是一波「報復性轉職潮」,不少上班族年後找到新工作,預備向老東家提出離職。如何華麗轉身,平靜地離開職場,告別老東家,成為不少上班族的大課題。對企業來說,缺工時期如何挽留可用之才,更是老闆煩惱。據調查,有超過8成上班族認為,對提出離職這件事情「有困難」,仍得經過一番內心小劇場後才能順利提出。至於老闆該如何挽留優秀員工?根據調查,「加薪」仍是最直接、有效的辦法,有7成上班族認為,只要慰留有拿出誠意,仍會有考慮留下。其他方法包含「升職」、「發獎金、分紅」僅有4成機率能慰留優秀同仁。
日期:2025-03-18
全球首富馬斯克(Elon Musk)受美國總統川普委以重任替美國政府「瘦身」,引發大批政府僱員的強力反彈。孰料,負責領導政府效率部的馬斯克再出手,要所有聯邦職員交出工作總結,不回信者被視為辭職。
日期:2025-02-24
親戚一句:「現在身體正跟妳討債!」那一晚讓我在醫院冰冷的病床上獨哭好久,我心想,長久以來我那麼努力在職場表現、做好主管交辦事的我,犧牲那麼多,難道我真的透支完我的健康嗎? 我還能返回職場嗎?
日期:2025-01-09
距離畢業季才過了短短6個月,人力銀行調查發現,這批Z世代職場新鮮人,已有半數曾換過工作,更有超過3成新鮮人已換了3份工作,顯示台灣職場對Z世代吸引力嚴重不足。調查顯示,「低薪」、「工作沒有成就」、「不適應企業文化」、「常態加班」, 顯示Z世代寧可果斷離職,也不願屈就「有毒」的職場文化。2024年職場新鮮人平均起薪為3萬1650,有1/4仍領基本工資。在通膨、缺工背景下,與新鮮人的期望起薪差了將近7千元,或許這也導致新鮮人寧可延遲就職或另闢新路。
日期:2024-12-06
公務員疑似遭霸凌輕生,引爆社會眾怒,讓勞動部部長下台,總統賴清德親自道歉。釐清真相之外,找出現行制度缺漏,強化職場申訴及預警機制,是眼前最迫切的事。
日期:2024-11-27
郵差起薪4.1萬元,歷年不少人搶報考,且不乏碩博士學歷,不過去年仍有25名擠破頭考上的新進郵務士離職,也有報到數日就跑了的案例。工會分析,勞逸不均讓部分區段「較硬」,加上投訴多、極端高溫,有新進郵差撐不下去。中華郵政表示,新進郵差離職率逐年降低,外勤奔波、日曬雨淋,少數新人無法適應。
日期:2024-10-19
「今年以來資通訊廠商打庫存影響產業景氣復甦,各地科學園區裁員狀況也發出警報。據說截至9月22日,竹科、中科廠商通報裁員共222人,還不包括用協議離職的人數部分。我服務的公司今年以來也凍結人事,營運狀況也不理想,我擔心自己也被列在裁員名單,請問萬一遇到了,我該怎麼辦?」一位在園區廠商服務15年的工程師憂心忡忡地向我訴苦。
日期:2023-09-30
「離職後想再回鍋」,是許多人都曾有過的困擾。當初由於找到待遇更好、離家更近的工作,抑或工作久了產生倦怠、遭遇瓶頸決定離開原公司。然而離開後,才發覺原來公司的好,想再回去,卻又不免尷尬、難以啟齒,不知道公司是否願意讓自己回鍋,也不知該如何向公司開口。
日期:2023-05-16
曾以「天才少年」身分加入中國華為、年薪高達201萬人民幣(近890萬台幣)的稚暉君被爆料已離職,他本人也在微博表示,自己已從華為離職,「接下來會開啟一段新的事業,去做更有挑戰的事情。」「稚暉君為何離職」在陸網成為熱搜話題,有網友表示「只有薪水是留不住天才野心的」。華為在今年4月提出「天才少年」計劃,發布未來3年,將進一步與教育研究機構合作,培養超過300萬名新型運算人才。根據官方數據顯示,2020年和2021年,華為共招聘了2.6萬名應屆畢業生,其中包括300多名被華為定義為「天才少年」的新進人員。
日期:2022-12-28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證實,中研院P3實驗室一名20多歲女性人員確診新冠肺炎,其Ct值低(第一次15;第二次23),為30幾天來0本土的首例!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晚第一時間開記者會表示,現在最重要的還是對社區第一層的接觸者做檢驗,如果PCR都是陰性就表示疫情不會往外擴散,那就會比較安心一點;但如果另外有人員染疫,那另外一波的疫調就要展開。台北市長柯文哲也於今早開記者會表示,就統計上機率來說,全台灣已經0本土30幾天了,受社區的感染機率很小,台北疫調小組將繼續去中研院做詳細調查,在醫學上不認為動物會感染到人,但怎麼外洩的,包括人員,必要時要加做抗體 ,把環境檢查一遍。
日期:2021-12-10